让生命“终”归自然 源城区第五届节地生态葬活动举行
本报讯 记者 吴奕镇 前日,“绿色环保生态安葬”源城区第五届节地生态葬活动在河源殡仪馆举行,共有21户市民自愿将先人的骨灰进行节地生态葬。
当日上午9时,节地生态葬活动仪式正式开始。前来参加生态葬的亲属向先人骨灰默哀、鞠躬,并敬献鲜花。伴随着肃穆的音乐,在主持人的引导下,21位逝者家属手捧可降解骨灰盒缓缓走进源城区公益性墓园树葬区,并递给工作人员送入葬位,再铺上黄色花瓣送别。整个仪式不焚香、不烧纸,仅用音乐与礼仪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及对逝者的缅怀哀思。
撒下鲜花送别故人。
据了解,此次节地生态葬安葬的骨灰不留坟头,骨灰埋入地下后,全部种上绿树、花丛及绿草,骨灰盒也是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让逝者回归自然,逝者名字不单独立碑,而是集中刻在一块大石碑上,以倡导节约土地、生态环保的绿色殡葬理念。
河源殡仪馆副馆长宋新明表示,大力倡导生态葬等绿色生态殡葬方式既是我国殡葬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我市也将继续加大宣传,推动该项工作的进行。同时,相关部门对选择进行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给予补贴,每具骨灰补贴1200元。
“仪式庄严肃穆、充满温情。把逝者安葬在这里,我感到很安心。”逝者家属曾先生表示,节地生态葬绿色环保、节约土地,是践行文明的一种行为,全社会都应大力支持。据统计,自2016年河源殡仪馆承办节地生态葬以来,共有89宗骨灰参加生态葬活动,通过推广生态葬等节地葬法,树立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殡葬新风尚。
此外,当天上午,河源殡仪馆还举行了公祭仪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