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政法英模|平安之星】“老吴调解工作室”成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专家门诊”

2021年2月“平安之星”候选名单已经公布!

200位“平安英雄”候选人

100位“平安卫士”候选人

其中

河源两人上榜“平安之星”

平安英雄候选人

!!等你投票 !!

投票时间

2021年3月22日8:00

平安英雄候选人(吴镜明)

识别二维码投票

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河源市连平县

忠信司法所所长吴镜明——

“老吴调解工作室”成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专家门诊”

从普通的基层乡镇办事员,到基层司法所所长,他扎根基层30年,工作兢兢业业,对人热情大方,对理想执着追求,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平易近人,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保稳定促发展。他就是全国模范司法所长——连平县忠信司法所所长吴镜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

扎根基层30年

现年55岁的吴镜明于1985年被分配到河源市连平县农机修造厂工作,1990年通过考干成为连平县高莞镇政府的一名办事员,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他工作认真、办事仔细,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业务,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能手。1996年,吴镜明接任高莞司法所所长一职,至2009年调任忠信司法所,至今已在司法行政岗位上连续工作了30年。一路走来,他始终秉承着“双方当事人的满意是人民调解员追求的最高境界”的信念,以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一方稳定为己任。

忠信镇是河源市连平县人口大镇,社情复杂,矛盾多样。多年来,针对辖区实际情况,吴镜明以强化人民调解为重点,以深化法治宣传为先导,以落实社区矫正工作为关键,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深入推进司法调解和综治工作,忠信司法所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在普法工作中,吴镜明带领同事们创新普法手段、多渠道普及法律知识,在集市、庙会等人员集中场所进行巡回演出,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忠信司法所连续多年被评为司法行政先进单位,并于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吴镜明多次被县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被市司法局授予“司法系统个人三等功”,201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2019年初,由吴镜明发起成立的“老吴调解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了当地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的“专家门诊”,为忠信地区的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也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肯定。


当地村民向“老吴调解工作室”赠送锦旗

“一碗水端平”让群众服气

“吴所长这人实诚善良,办事公道,我们就服他。”提起吴镜明,认识他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2018年,忠信镇水唇村的黄先生和东升村的吴先生因房屋界线问题产生矛盾,双方互不相让,甚至发生肢体冲突,两家人一度“剑拔弩张”。2018年,黄家在两家之间砌起了一道墙,这引起了吴家的极度不满,双方再次发生冲突,吴家强行把围墙拆除。冲突过程中,黄家有人受轻伤,两家的紧张关系再度升级。冲突发生后,两家人一致同意请吴镜明出面进行调解。


吴镜明同志正在为村民化解矛盾冲突

“我也姓吴,如果我偏袒吴家人,那黄家人只会更加不服气,这样就会激化两家的矛盾。”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吴镜明首先批评了吴家过度反应致黄家人受伤的行为,让吴家赔偿了黄家的医药费。这一举措,让本来就担心吴镜明“拉偏架”的黄家人顿时放下心来。随后,吴镜明又苦口婆心劝两家珍惜邻里情,还搬出了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对两家进行劝解,解开了双方的心结,两家人最终放下成见,握手言和。   

“不是谁大声谁人多谁就厉害,要先用法律压制住强势一方的火气,安抚弱势一方的情绪,这样矛盾双方才会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判。”吴镜明说,农村纠纷看似简单,实际纷繁复杂,往往要在法律范围内,摆道理讲人情,甚至需要请德高望重的宗亲族长或者“话事佬”出面,才能取得良好的调解效果。   

由于坚持“一碗水端平”,公道办事,大家对吴镜明非常认可,经他调解的矛盾纠纷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矛盾双方都非常满意。   

善用情与法 为民解心忧   

2018年1月9日,忠信镇某钢铁厂发生安全事故,工人安某在上班过程中,被机械绞住,受伤送医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事发后,安某的家属从贵州老家赶到忠信。就安某死亡赔偿问题,家属提出了200万元的赔偿要求,远远高于河源市工伤赔偿标准,也不在厂方的接受范围内。厂方和家属双方经过数次谈判,均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为此,钢铁厂代表陈某找到忠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希望吴镜明出面进行调解。受理纠纷后,吴镜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到事故现场调查,掌握详细情况后,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面对家属高达200万元的赔偿要求,吴镜明根据市相关规定,逐项列明家属可争取的赔偿款项及金额,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同时,鉴于死者家庭困难,吴镜明成功说服厂方在法律规定的赔偿金之外,额外支付了一笔抚恤金。经过一天一夜的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由钢铁厂赔偿安某家属77万元,并给予家属21万元困难补助。双方对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都非常满意。   

去年底,四川籍何某在大湖镇湖西村下坝为一栋自建房屋施工,该房屋是曾某以包工包料的方式发包给何某承揽施工。2020年1月工程完工后,因总施工面积及工程进度上存在争议,曾某以工程未按合同标准交工为由,拒绝支付剩余工程款。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何某无法回四川老家,被迫留在忠信镇住处,失去经济来源的他来到老吴调解工作室,向吴镜明求助。   

考虑到当时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吴镜明决定通过智慧法援一体机视频连线大湖司法所调解此案。通过视频连线调解的方式,让矛盾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何某拿回了14万元工程款。   

“基层调解工作难度大,经常要到现场详细了解情况,披星戴月下队、加班加点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吴镜明说,虽然工作很累,但是看到矛盾纠纷解决后当事人愁容重现笑脸,他感觉非常值得,也非常有成就感。


吴镜明同志到现场了解情况

在吴镜明心里,服务百姓事最大。只要群众有事,就随叫随到。人们常用“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来形容人民调解工作,可吴镜明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他在连平这片土地上,在司法行政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00多宗,其中重大纠纷150多宗,疑难复杂纠纷500多宗,防范“民转刑”案件1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善于化解“司法疑难杂症”

调解成功率竟达99%

这间工作室是如何做到的?

请往下看

2020年12月18日上午,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虎到连平县忠信司法所“老吴调解工作室”调研指导工作,认为“老吴调解工作室”是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亮点,是一个群众信得过、叫得响的品牌,应向全省推广。

2019年,连平县司法局建立了忠信司法所所长吴镜明的个人调解工作室——“老吴调解工作室”。老吴在工作中坚持公平公正、依法调解的原则,找准矛盾的焦点和情与法的结合点,把握调解工作的规范环节、细小环节、善后环节,特别是他创造的“四个方法”,已经成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利器。

一是“巧借东风法”。是指利用比较有威望的宗亲、亲戚朋友等人影响,通过多方努力,化解矛盾的方法。

1998年11月高莞镇中平村下围屋吴某彬等村民投诉本镇高陂村茶岗屋吴姓在高莞水库附近安葬了一座新坟,吴某彬等人认为这破坏了下围屋族坟的风水,且违反了连平县1996年颁发的4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老吴根据现场察看,认为这宗地坟纠纷不适用连平县46号文件规定范围。由于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双方几度发生冲突。为平息纠纷,老吴找到吴氏联谊会会长协助调解,圆满解决了这宗闹了40多天的地坟纠纷,维护吴氏家族内部团结。

二是“对症下药法”。是指紧紧抓住争议背后的核心原因调解矛盾纠纷的方法。

2011年10月,连平县第二医院与忠信官陂社区巫屋3个经济社产生用地纠纷。接到交办案件后,老吴及时赶到医院了解案情。经过多方调查,老吴查清了事实:土地权属确实为巫屋3个经济社所有,但院方曾经办过用地手续,只是实际用地面积超过了办证手续所规定的面积,属于“少办多占”。作为一名“体制内”的人,老吴并没有偏袒同是“公家人”的医院,他一方面向院方指出其错误,同时,又告诉巫屋3个经济社,医院建住院用房是为病人服务的,是为包括3个经济社村民在内的千万群众服务的,希望他们能妥善解决问题。经过老吴反复调解,最后以院方一次性付清10万元补偿款化解了纠纷。

三是“趁热打铁法”。是指对事实清楚或双方当事人认识基本一致的纠纷及时调解,避免久拖不决使矛盾扩大或激化的方法。

2012年9月,黄师傅在一次架设电路时,事前没有与线路经过的屋主吴某沟通,便在张某家外墙打钻,有孕在身的张某妻子恰好在当天流产。张某认为是黄师傅打钻惊动“胎神”导致妻子流产,要求黄师傅赔偿5万元。黄师傅难以接受,要求让老吴来主持公道。老吴了解情况后认为,黄师傅在动工前没有与张某协商,存在明显过错。他同时向吴某说明,“胎神”一说仅是当地民间风俗,没有法律依据。对于老吴的观点,当事双方均无异议。于是老吴趁机提出调解方案,在老吴耐心劝导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黄师傅赔偿张某24630元了结此案。

四是“降温处理法”。是指在当事人情绪激昂时,采用“背对背”方式处理,等到当事人情绪稳定后,因势利导,再做调解的方法。

2009年2月,忠信镇柘陂村民吴某在山场施工作业过程中,不慎损坏了新下村吴氏村民一座族坟,围绕族坟所在山场的权属以及赔偿问题,双方产生了纠纷。接到调解任务后,老吴考虑到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决定降温冷处理。他首先通过“背对背”的方式,逐一对当事双方进行调查了解,建议双方换位思考,然后待双方心情较平静时,再请到一起“面对面”商谈,经过多次磋商,终于使双方达成共识:由柘陂村吴某对新下村吴氏经济社地坟损毁赔偿3万元整。

来源:综合河源司法行政公众号内容






上一篇:【教育整顿|政法英模】河源市政法英模孙尘演:90后民警滞留家乡荆州,就地请缨战疫
下一篇:【政法英模|平安之星】郑晓田不顾安危挂在车门上与嫌疑人搏斗被赞英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