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精心制作木雕《锦绣中华》以初心和匠心向党致敬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怀着一颗质朴却炽热的初心,以自己的方式,精心创作木雕作品,来表达对党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这位老人便是朱甲元。7月1日,在源城区埔前镇河背村,老木匠朱甲元在自家门前挂起了醒目横幅,吸引了不少木雕爱好者和村民前来参观他的木雕作品《锦绣中华》。这件长4米、宽3米、高0.93米,槌木上雕刻着全国省市山水地点,包括革命战争时代的红色地点、人物,图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向大家述说着那段峥嵘的红色岁月……
老木匠痴迷根雕艺术
今年68岁的朱甲元老先生告诉记者,他19岁成为一名木匠学徒。当时,做木匠是为了生计,他能吃苦耐劳,又有一点天份,因此手艺特别精湛,十里八乡的人都喜欢叫他去打家具。但小时候朱甲元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能成为一名艺术家,因为当时条件不允许,也没条件去学习,朱甲元只能把梦想埋在心里。直到2011年,朱甲元因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根雕艺术,他就痴迷上了根雕,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以前为了生计奔波,也没条件去学习,现在儿女都大了,也非常支持他继续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朱甲元的妻子说,她当时是因为丈夫的手艺好,做出来的东西很精致、好看,为人老实勤恳,才会选择嫁给他。
木雕《锦绣中华》歌颂党
朱甲元喜欢创作与历史特别是党史有关的根雕。他青年时期就喜欢看书,尤其是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史料,他也把这种爱好与自己的创作结合起来。在老人的根雕馆里,除了四大名著里的人物外,还有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等,每一件作品都精雕细琢,惟妙惟肖。2014年6月、2016年8月,朱甲元的根雕作品先后被收录进陕西富平习仲勋纪念馆。
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耗时四年多,党史作品《锦绣中华》终于完成。朱甲元老先生向记者介绍木雕上革命战争时期的地点、人物和红色故事,心情无比激动。“我一直想创作一件作品来歌颂党,祝祖国繁荣富强。”说起作品的创作初衷时,朱甲元这样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严冬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