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 力争打造“河源亮点”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张奕聪 近日,我市举行“证照分离”改革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通报前期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为我市经济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
提升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2018年11月10日起,我市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对国务院第一批证照分离的106个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4种方式进行改革,并于2019年12月1日起,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改革,对528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式分类推进改革,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落实和细化改革举措,大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
同时,我市通过电子证照应用和共享数据,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减少跑动次数。在2020年9月1日上线“经营范围规范表述查询系统”和2020年10月20日上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企业开办实现了全流程“一网通办、一表填报”,不断提升涉企经营许可全流程网上办理能力,切实提升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7.2万户,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22.90万户,其中1-5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6963家、同比增长24.7%。通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精简涉企证照、改革审批模式、创新监管方式,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我市企业开办便利度不断提升,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多举措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证照分离”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接下来的“证照分离”改革工作中,我市将严格落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进一步规范审批权力,通过积极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建立健全备案制度、优化审批服务、创新监管机制和手段等方式推进审批制度改革。通过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让失信者“利剑高悬”,切实提高监管效能,建立起简约高效、公正透明的行业准营规则,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力争打造“证照分离”改革的“河源亮点”。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