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参与垃圾分类 共建美好家园 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初显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近日,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业务骨干培训召开,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教学的形式,结合生动的案例分析给参训人员讲解了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示范片区的建设经验,使参训人员掌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业务知识,进一步提升参训人员的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我市完善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高标准建成示范片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我市从2020年开始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两年来,我市着力在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发动等方面精准发力、精心施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工作成效初显。


市区小区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浓。

高效铺开垃圾分类工作

走进源城区御龙湾二期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小区内设有多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并在投放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指导居民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河源市御龙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介绍,为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他们采取上门入户宣传、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和张贴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居民荣誉榜等形式动员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这是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缩影。据了解,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我市探索建立“党建+”垃圾分类模式,以社区为着力点,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镇街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居民等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同时相继出台了《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等,明确垃圾分类的工作责任和标准规范等,为我市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市还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让垃圾分类知识走近市民身边,积极营造“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浓厚氛围。据统计,2020年我市累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400余场,发放宣传单6万余份,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时长约4200个小时;各级各部门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活动272场,参与人数达8800人次,覆盖居民达13万人以上。

垃圾分类成效渐显

在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任务目标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运收处体系逐渐规范化。两年来,全市共设置垃圾收集点位5000多个,建立垃圾分类投放亭114个,采购垃圾分类收运车366辆,完成了收集设施行编号、总布点图绘制,建立了基本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源城区上城街道示范片区已建成4座厨余垃圾处理站,厨余垃圾处理量达6.3吨/日,收运处理率达80%。园林垃圾处理逐步加强。建成并投入使用石峡垃圾场有害垃圾暂存点,将我市有害垃圾统一收运并进行安全处理,确保有害垃圾得到妥善处理,我市城乡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垃圾分类工作需全民参与,市民也需将垃圾分类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据了解,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废电池、废油漆、消毒剂、荧光灯管、含汞温度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等属于有害垃圾,投放有害垃圾时需注意轻放;食材废料、剩饭剩菜、过期食品蔬菜水果、瓜皮果核等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组属于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应沥干水分、破袋投放。

而可回收物则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市民在投放可回收物时,立体包装应清洁后压扁,易破损或有尖锐边角的应包裹后投放。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包括餐盒、湿纸巾、塑料袋、大骨头、贝壳等。需注意的是,对于难以识别的生活垃圾,市民可将其视为其他垃圾,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内。美好整洁的城乡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做好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家园。

 






上一篇:现代农业机械推广演示会
下一篇:举办退役军人及家属专场招聘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