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本报祝所有坚守在新闻岗位上的同行节日快乐

11月8日,又是一年记者节。提到记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正义、采访、镜头……”这些词汇,在外人看起来似乎很风光、神秘,在家人眼中却是忙碌的代表,时刻准备着赶往一线采访,或在不断地改稿、写稿中。有人说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见证着社会的变迁;有人说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传递着党和人民的声音......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一线新闻工作者,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从业故事。

郑婷影:不忘初心,永不止步

“新闻,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事业,是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使命,是浪漫的人从事的艰辛劳作。”我喜欢这句话,在我和新闻工作密不可分的11年里,我以这句话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在洪涝灾害中,我在风雨中艰难地记录着抗洪抢险中那一幕幕惊心动魄又温暖人心的画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时,我亦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报道疫情最新动态和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报道中,我实现了学习与工作融合,双丰收!追寻红色足迹,在采访中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红色历史深处,生动讲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全面展现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

记者路上,我永不止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在活泼与严谨、炽热与冷静、浪漫与艰辛中,笔耕不缀、无怨无悔,诠释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责任与担当。

张涛:践行“四力”,讲好故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就在今年10月27日,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于我从事新闻采访二十三载来说,意义更非凡。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不论是在鄂西北襄阳还是在东江畔河源,我始终牢记一点,那就是新闻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以我常深入基层,以接地气,多写基层新闻。这六年来又受命精准扶贫,振兴乡村。身处基层一线,我一直牢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守土有责,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10月28日,参观“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档案文献展,更加深我对党的认识,尤其是“斗争的力量”“行动的力量”,让人激情澎湃。笔墨当随时代,时值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到来,当坚守初心本色,心中向党,心怀“国之大者”,与时俱进,不拘囿于传统,努力践行“四力”,讲好河源故事,传递河源声音。

谢梦君:努力成长为优秀的记者

不知不觉,也迎来了我的第一个记者节。回看一年来的工作历程,点滴之处满是收获。犹记得初次独立采访时的彷徨不安,联系采访对象时对话框删了又删的文字,初次交稿时的自我怀疑……到如今,我已然能渐渐淡定地面对各种采访任务,并在一次次采访写稿中不断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我。

能成为一名记者,是很幸运的事情,可以听到许多新奇有趣的故事,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群,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在一次又一次的采访中,我看到了许多处于困境中的村民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有了稳定的工作,日子越过越好;也看到了不少年迈的阿公阿婆奔波在工作一线,只为给家里创造更好的生活,他们脸上都带着乐观的笑容,交谈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让我感触良多。

观人世百态,察世间风情,用笔和镜头记录当下发生的事情。尽管现在的我仍有许多不足,但将会一直努力学习,在每次采访报道中积蓄前行的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邓宇珊: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我迎来了自己的第6个记者节。回望这一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化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而我也在每一次采访中收获到专属“欢喜”。

作为教育线记者,在校园的绿茵场上、课室里,捕捉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和专注学习的场景,内心是雀跃欢喜的;在办公室的书桌前、课室的三尺讲台上,记录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为教书育人所倾注的爱意与用心,内心也满是敬佩。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双减”工作有序推进、加大力度增加公办学位……都深刻感受到河源教育人为我市教育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也提醒着我在键盘里敲下的每一个字,写的每一句话都需要格外严谨和细致,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虽然偶尔也会遇到采访受阻,有时也会陷入自我怀疑,但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对新闻始终怀揣着热爱,所感受到的暖心也让我勇敢前行。希望这份独一无二的“欢喜”能延续下去。

吴奕镇:坚守初心,扛起记者使命

近十年的记者生涯中,我始终聚焦基层一线的人和事,采写了《清贫老夫妇垫钱修山路》《河源小伙子捐献骨髓救人》《龙川54岁残疾男子用手行走40多年》等新闻。我始终觉得,前进中的中国需要一种力量,需要有为文明接续香火的人,我记录的这些人,不管是在偏僻的山村,还是身在大城市中,他们都是在平凡中坚守;不管是环卫工人、执勤交警,还是科研人员、医护人员等,他们都默默坚守在岗位上,传递出敬业的力量。

这些坚守的人,渴望得到温暖力量回馈于他们。而新闻记者的关于坚守和贡献的报道,就是温暖力量之一。如果说我是一名喜欢奔跑的记者,那很大程度上就是缘于这种力量。如果可以,我也愿意像那些坚守者一样,做新闻线上的“萤火虫”,坚守记者的初心,扛起记者的使命,发光发亮。记者节之际,也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得到温暖力量的回馈。

曹志成:怀负梦想,路过人间

第22个记者节来临,没有仪式,一切如旧。即使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依然在坚持工作,奔波在拍摄、剪辑、出片的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现场;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在路上。深夜里,我依然在电脑前,一帧一帧画面的剪辑,一段一段同期声的反复打磨……你知道吗,一个让人惊艳的片头,也许是视频记者数晚的无眠换来的。

从日出东方到星光闪烁,我们见证了河源的气象更新。“行文方寸间,风云滚滚来。”近年来,通过我们的镜头,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河源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弯道超越的壮举;我们见证并记录下河源“成长”的点点滴滴,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记者节,一个虽然没有假期但依然让人心动的节日。心动,不为别的,只为了我们在奔赴星辰大海路途上,奋斗的影子。此刻,我想对镜头后的自己说一声:怀负梦想,路过人间,不负自己,不忘感恩。

冯小青:携深情和热爱继续前行

情怀,在我看来,是一种很特别的心境和情致。从2006年毕业来到晚报这个大家庭,至今已整整15年,曾经和同事调侃说,我把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晚报,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对晚报的这一份情怀确是认真和深切的。

从刚来到晚报的懵懂,到现在慢慢成长为一名编辑,一路上很感谢报社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而我也深知,努力用心做好工作,就是最好的回馈与感恩。与作者约稿、从投稿邮箱里择稿、向作者反馈稿件情况、编辑稿件、上版、配图……每个环节,我都会认真对待,用心做好,以期把更好的版面呈现给读者。虽然目前还存在不少的不足,但我始终相信,努力不间断,步履就会不停向前。

始终热爱,一直努力,愿与晚报一起走过未来的很多年。

程鹏:送你们一朵小红花

记者节到来,各位可爱的老师和学生们,送你们一朵小红花,感谢这些年你们带给我的感动和温暖。

负责河源晚报·新少年的记者工作已三年有余,期间去了很多学校,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见识到他们对工作负责与细致的品质。我见过为了尽可能完善教学设计,连续几天深夜打卡下班的老师;我见过肩负着繁重的少先队工作,但从来都是干劲十足的老师;见过腿上受了伤影响行走,但到了岗位又“健步如飞”的老师……我屡屡被这些可敬的老师感动,我敬佩他们,他们也是我工作的榜样。

工作中,我也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学生。他们总是对我的摄影器材或工作内容感到好奇,总有人忍不住上前询问:“你是摄影师吗?”“我可不可以看看你拍的相片?”我始终认为,适当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所以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回应他们。看着可爱的学生们,我也不时会回想起十几年前的校园时光,经常心生喜悦。我很庆幸,快奔三的人了,还总是被学生的阳光与朝气温暖着。

谢谢你们,可爱的老师和学生们,带给我工作的精神动力。送你们一朵小红花,祝福你们,也鼓励自己,我们加油!

 






上一篇: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来自河源的她,感动落泪! 河源龙川县人民医院胡珍在北京接受表彰
下一篇:河源万达广场将于12日正式开业 为市民打造消费新体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