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服务改革创新 重点解决堵点问题15个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我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通过领导带头深调研,找准工作堵点,增强社保为民服务力度;线上线下齐提速,抓住工作重点,提高社保为民服务速度;开展“适老化”服务,解决工作难点,提升社保为民服务高度,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创新。截至目前,市社保部门通过“走流程”,多角度多渠道查找导致社保办理“办事不便、流程不优、效率不高”的堵点问题15个,迅速列出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和解决措施清单,制定整改计划加以重点解决。
线上线下齐发力 解决工作堵点
市社保部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转作风”活动,通过调研找准问题,大力改进,增强社保为民服务力度。由班子成员带头,先以群众身份体验事前咨询、表格填写、排队办理等过程,再以工作人员身份办理各项社保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核、审批等业务,为参保单位和群众提供全流程面对面服务。在此基础上,市社保部门还线上线下齐发力提速,优化流程,提高社保为民服务速度。
市社保部门线上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广东人社”APP、人社服务自助终端机等方式进行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定期失业金和失业补助金申领、个人参保凭证、参保登记及缴费等社保业务,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便异地居住及行动不便的群众;以信息比对为主的方式开展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从参保人主动进行资格认证转变为社保机构主动比对数据进行资格认证,利用部级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二期系统等平台资源,通过民政、卫健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主动识别参保人的生存状态;全面开通工伤保险网办业务,工伤保险实现100%全程网办。
市社保部门还在线下简化业务办理流程,确保现场申报材料应减尽减。失业保险金申领只需提供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承诺制办理;月定期养老待遇核定、退个人账户存储额(养老)、一次性养老待遇核定、离退休待遇停发、离退休待遇续发等一批全省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省内“窗口通办”;被认定的工伤人员办理医疗费零星报销等工伤待遇时不需要重复提供认定书等材料,待遇业务经办实行一表通办;实现省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地办理”。
强化精准服务 提升服务高度
高效便捷的办理体验,是群众所盼,是社会保障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市社保部门还积极开展“适老化”服务,解决工作难点。在信息化浪潮下,老年人不懂操作成了社保服务的难点问题。我市积极开展“适老化”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老年群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社保为民服务高度。我市在社保业务经办服务大厅增设助老爱心岗,配备爱心雨伞、爱心医药箱,方便老年人应急使用;取消养老金年审户籍地办理限制,为老年人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开通“同城办”“就近办”绿色通道和爱心专窗。
另外,市社保部门还建立特殊人群管理台账并实施动态管理,对老、病、残等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办”服务,送上“便民联系卡”,把社保服务延伸至群众家中;组织志愿者走进村文化广场、田间地头,辅导村里的老人使用手机缴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