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 月群众反映“看病难”诉求1000余宗 医院管理、服务水平等问题突出
自9月16日市委书记林涛在专题工作会上将群众“看病难”问题确定为首次“面对面”座谈会主题以来,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工作专班通过部门报送、公开征集等方式,收集汇总了2021年1-9月期间群众反映的“看病难”诉求,建立了“看病难”民生问题事项库。经统计,通过市12345热线、市信访局、市卫健局、市医保局、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反映“看病难”问题678宗;通过微信小程序公开征集“看病难”问题404宗;共收集群众反映“看病难”突出民生问题共计1082宗。
通过对“看病难”民生问题事项库进行梳理分析,群众反映“看病难”问题总体可分为:医院管理、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医疗资源、报销难、看病贵、挂号难、停车难等。具体如下:
医院管理418宗,占比38.6%。集中反映问题:一是就诊过程反复而且繁琐,不够“人性化”,就医过程煎熬;二是就诊流程通知不到位导致病人经常在来回排队、缴费的过程中浪费时间;三是医院管理松散,就诊时发现无人在岗;四是医院对老年人的关怀不够,老年人就医不便;五是疫情期间,医院硬性要求“一患一陪”,灵活度不够,给群众造成较大不便;六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程度不高,在实现线上预约挂号、检验结果查询、在线支付等功能方面有待提高。
服务水平120宗,占比11.1%。集中反映问题:一是我市医疗水平需要加强,小病大病都要往“大城市”跑;二是医生诊疗质量不高,简单的病情复杂化;三是过度检查,存在个别医生乱开检查项目的情况。
服务态度135宗,占比12.5%。集中反映问题:医护人员、保安等工作人员与群众沟通不够耐心,服务态度差。
医德医风46宗,占比4.3%。集中反映问题:存在个别医生要求患者到院外指定药店购买药品的现象,群众质疑医生通过这个方式获取私利。
医疗资源114宗,占比10.5%。集中反映问题:一是缺人才。尤其是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科室医生;二是缺设备。部分医院专业检查设备老旧或缺乏,尤其是CT检查设备;三是缺床位。医院床位紧张;四是缺药品。医院经常出现缺药现象,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治疗药物。此外,HPV疫苗以及各类进口药物和特效药也紧缺。
报销难118宗,占比10.9%。集中反映问题:一是医保报销手续繁琐;二是医保报销到账时间长。
看病贵63宗,占比5.8%。集中反映问题:一是药品定价高、检查项目多导致看病费用高;二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的范围较小,大病报销额度低,报销比例低,群众自付费用高。
挂号难44宗,占比4.1%。集中反映问题:公立医院挂号名额少,经常出现无号现象,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停车难16宗,占比1.5%。集中反映问题:群众普遍反映医院停车位紧缺、等待入库时间长。其中,对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源城区人民医院停车难问题的反映比较强烈。此类问题群众对各区县的医院都有相关投诉。
建言献策8宗,占比0.7%。主要是群众提出的对我市医疗卫生领域的意见和建议。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黄敏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