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回访支援湖北医护人员 亲情是挚爱的财产,家庭是幸福的港湾
2020年,武汉疫情一度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大批逆行者与时间赛跑,毅然决然赶往疫情最前线,其中就有着我市的医护人员。如今,一年已经过去,牛年的新春岁月静好,那么那些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现在过得怎么了?今日,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医护人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生活与变化。
何金:
“这一年来,政府给予我很多的荣誉,但我觉得有点受之有愧,自己所做的事情只是尽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何金说,支援湖北回来之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让她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解读,更激励着她立足岗位、勇于担当。
何金告诉记者,回来之后工作变得更忙了,现在出门诊都跟“打仗一样”,因为每次出门诊,她的号总是刚放出就被前来就诊的患者挂完了,甚至患者开玩笑说要挤破头才能挂上号。如果是以前,何金多少会觉得过于忙碌和疲劳,但是经历疫情之后的她,如今对工作的繁忙更多的是一份坦然和豁达,能好好工作在何金眼里变成了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对于生活,何金也更多的喜欢与家人在一起的陪伴。“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家人之间,亲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会慢慢克制一些脾气,更多的是相互关心和换位思考。”何金说。
陈昭辉:
“这个春节尽管没有去哪里,但是能够跟家人在一起,聊着家常,那种感觉让我感到无比幸福。”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陈昭辉说,有了支援湖北的经历,她在工作中也对工作更加细心,对患者更加耐心,几乎每天的工作都是以最佳的状态去迎接。陈昭辉说,在湖北的经历,让她更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使得陪伴家人也成了她每天下班的“必修课”,对她而言,生活已经恢复了平淡,这份平淡也正是她所珍视的幸福。
同时,最让陈昭辉开心的还是这一年来全国疫情一直平稳可控,除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之外,还有就是每一个普通人对疫情防控自觉的付出,也让牛年春节显得格外的幸福和温情。
余美林: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去年,龙川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余美林在龙川县人民医院的微信群里,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她也曾写下请战书:“我是一名ICU护师,我愿意前往疫情最严重的湖北,为急需医护人员的地区奉献一份力量。”时隔一年,记者再度采访余美林时,她与其他接受采访的医护人员一样告诉记者:“我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尽到了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
一年的时间里,余美林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她与相爱的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她告诉记者,尽管想回江西老家过年的心愿落空,但是能够坚守岗位,服务有需要的居民,同样让她觉得这个年过得特别有意义。
张琳:
曾在石首市中院担任广东医疗队护长,负责全面护理工作的和平县人民医院ICU副护士长张琳,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很多患者在张琳及其队友的精心护理下转危为安。
回到河源之后,张琳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管职位并未发生变化,但她却全面负责起了科室的日常工作。对于她来说,这一年收获的更多的是经历抗疫之后,来自于家庭的温暖。张琳说,抗疫期间,孩子曾给她写过一封信,直言她是全家的骄傲,信中,女儿也曾表示自己将更加懂事听话,而这一年,女儿也的确做到了。张琳也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与女儿一起看书,更多地开展户外活动。“抗疫回来这一年,我们家庭的幸福感飙升。”张琳这样表示。
本报记者 彭茂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