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担在肩 一心为民解忧难——记敬业奉献“河源好人”何镇文
前日,天空出现了久违的太阳,连平县溪山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办公室内,刚从溪山镇东罗村回来的何镇文,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下一个工作中。短短半个小时,何镇文的手机便响了许多次,时不时有同事打电话过来向他咨询工作,偶尔还有同事拿着文件过来给何镇文审核。
何镇文是溪山镇人民政府民政办负责人,由于连日来的大雨,致使溪山镇部分村庄不同程度受涝,东罗村便是其中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了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两个多星期以来,何镇文和同事驻守在东罗村,轮流24小时值班,做好受灾村民的生活物资保障等基本生活救助工作。这是何镇文的工作日常,参加工作39年来,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以便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他也因此被评为敬业奉献“河源好人”。
何镇文(右)入户了解群众家庭情况。
一心为群众服务
“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直接为群众的各种诉求和求助忙碌奔波。”从1997年负责民政工作开始,忙碌就成了何镇文的工作常态。“俗话说‘有困难、找民政’,民政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每年民政接待、受理的业务有几百件。凡是找到民政的人,都是或多或少有些困难且需要帮助的。”何镇文说。
作为溪山镇人民政府民政办的负责人,何镇文用真诚接待每一个来寻求帮助的群众,认真细心地和他们交流、了解情况。对于能办理的事情他决不会推延,不能立刻办理的,何镇文也会与来访者互留联系方式,约定时间,进村入户解决。“2021年,有一户家庭来申请低保,该老人年事已高,妻子因病去世多年,两个儿子也有精神问题,不能正常劳动,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由于儿子没有残疾证明,一时不能认定其是否符合条件。”何镇文说,为了掌握该家庭更多的信息,第二天,何镇文和同事来到老人家中,并对他家的邻居做了走访。确定了基本情况后,何镇文积极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帮助老人的两个儿子办理精神残疾证,及时给予他们办理了低保,解决了生活困难。
有困难找何镇文,已成了许多村民的习惯。他的办公室经常会接待前来求助的村民,对于不属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求助,他也会积极联系其他部门帮忙解决。
何镇文经常跟办公室人员说,对于有困难的群众,腿要变得勤快些,要多下村入户走访了解实情,不仅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还能做到不错保、不漏保。
俯身甘为孺子牛
低保核查是民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解清楚村民的生活情况,做好低保核查工作,每周三是何镇文和同事到村里走访的时间,他们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调查、分析情况,对不符合的家庭及时给予退出,符合的家庭及时纳保,真正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因退保不满的村民,我们就要做好解释工作,耐心地给他们解读政策,把原因讲清楚。”何镇文说,对于不理解的村民,他们就会留下记录,利用空余时间,找村干部一起到其家中做思想工作,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让他们理解和支持民政工作。对于溪山镇的低保特困人员家庭情况,何镇文了如指掌,他的名字也在低保户或特困户心里有口皆碑。
除了低保核查工作外,老人群体的生活状况也是何镇文日常着重关注的工作。敬老院是他的第二个家,这是何镇文经常说的一句话。每天,何镇文都要到溪山镇敬老院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敬老院内老人的日常生活。让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在院里吃得好、住得好,生活得开心快乐,是他一直所希望的。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为了保障老人们的安全,对敬老院进行闭院管理,所有敬老院人员进出受管控。“刚开始知道不能自由出入的时候,老人都是不太适应的,经常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遇到这种情况,就是要笑脸相迎,等他们脾气发完了,再仔细和他们沟通,他们就会理解了。”何镇文说。
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甚至发脾气的群众,每次何镇文都能从容地化解,他也有了做好民政工作的心得体会。“要做好民政工作,首先就是要‘勤’,要多去和有困难的群众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其次要做到‘爱’,面对发脾气的群众时,自己要多包容,多点耐心和他们沟通。”何镇文说,做好民政工作还需要做好上下沟通协调工作,只有得到多方的支持和配合,才能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本报记者 谢梦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