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精心组织品牌活动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 打造青少年“公益课堂”
博物馆不仅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场所,也是社会教育最典型、资源最丰富、契合度最高的地方。近年来,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平台,结合青少年教育的特点与需求,打造了语言学堂、科普课堂等品牌项目,把“公益课堂”送到青少年身边。
市博物馆把“公益课堂”送到青少年身边。
语言学堂:传播语言艺术的魅力
“打鱼唱歌哎,歌满河;掌牛唱歌,歌满啊坡啰……”6月8日,一首曲调悠扬的连平客家山歌在源城区新兴小学教室响起,100名青少年的大合唱,让这首《满山满坡都系歌》充满了童真童趣。
这是市博物馆组织的“小小客家唱山歌·非遗传承有‘童’声”语言学堂活动的一个剪影。在当天活动中,河源客家山歌非遗传承人丘雪云为学生们介绍了客家山歌的由来、艺术风格、演唱技法等,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演唱,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据悉,语言学堂是市博物馆在2020年8月推出的教育品牌,主要以语言类公益培训为主,涵盖普通话训练、演讲技巧、形体礼仪、播音主持、客家方言、绘本阅读、朗诵、童谣、戏剧等内容,授课形式多样,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方式深受青少年欢迎。
从2020年至今,市博物馆共组织举办了18期语言学堂、36节课程,有1120名青少年从中受益。今年,还首次将该项目送到校园和医院,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切身感悟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科普课堂:打开认识世界的“窗户”
如果说“语言学堂”项目是为青少年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舞台,那么科普课堂则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
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今年3月,市博物馆新创办了“科普课堂”文博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过科普公益宣讲的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普及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
3月31日,市博物馆组织宣教志愿者走进源城区城南小学,开展以“探秘河源恐龙世界”为主题的科普课堂活动。志愿者通过PPT课件、视频等形式,为同学们科普恐龙知识,让他们直观地了解黄氏河源龙的生活习性。有趣的内容、新颖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在有奖互动环节纷纷举手,赢取博物馆赠送的恐龙钥匙扣等奖品。
今年以来,市博物馆还在城南小学举办“做好垃圾分类,助力疫情防控”、在市一小举办“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告诉你如何科学避震和自救”等主题科普课堂活动,帮助青少年增长见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除了语言学堂、科普课堂,市博物馆还长期组织博趣手工、道德讲堂、文博讲座、公益夏令营、小小讲解员等青少年教育品牌活动,策划打造《河源文物说》《“龙聚河源”恐龙主题宣讲系列微视频》等广播、视频项目,全方位、多角度、成体系地深入开展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好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叶玉珍 王诗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