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护苗”在行动,让爱无障碍 我市打造“跨越残障,护苗成长”品牌项目,助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

在河源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的彩色课室里,负责康复训练的老师正在给孩子一对一授课,帮助孩子提高沟通交流技巧。实施精准康复,是河源市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称“市残联”)打造“跨越残障,护苗成长”品牌项目的一项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市残联结合我市未成年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通过精准实施康复、融合教育、关爱行动等,为未成年残疾人保驾护航。

融合教育助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

小宜(化名)是一名听障儿童。2018年,她被家人送到康复中心,经评估后发现,小宜的语言表达能力、言语协调能力欠缺,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随后,康复中心为她实施融合教育训练,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为小宜家人提供知识性的辅导训练。康复中心语训部部长刘相濂介绍,经过三年多的训练,今年6月7日,小宜经过评估后,语言表达能力相当于正常幼儿6岁的水平,能够通过听觉和语言进行正常交流。

融合教育指的是将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由授课老师在普通班中为残疾儿童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教学措施,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合并实施的教学方式。

据市残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对于残疾儿童,通过实施融合教育可让更多群体来接纳残疾儿童,给他们一个开阔的情感交往空间,使每个残疾儿童在康复干预的过程中习得社会的规律与法则、与人交往的能力。

精准康复提高服务能力

康复是残疾儿童融入社会生活的前提。近年来,市残联围绕“跨越残障,护苗成长”关爱残疾儿童品牌项目活动,为残疾儿童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有效减轻和控制残疾程度。

同时,市残联还建立多部门联动的0-6岁残疾儿童筛查、报告早期康复教育、家长培训和师资培养的工作机制,对在民办定点康复机构康复训练的0-6岁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康复,并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的补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市福利院符合条件的孤残儿童,市残联还将他们纳入免费康复救助,同时还通过其他方式帮助残疾儿童家长了解掌握康复训练技能。

多形式关爱残疾儿童

在今年5月15日第32次全国助残日上,市残联举行全国助残日爱心捐赠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活动所捐款物全部用于帮助困难残疾儿童加强康复训练,以及为困难残疾人提供生活物资等。通过一系列扶残助残活动,进一步营造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

除了开展融合教育、精准康复外,市残联还以“全国助残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为契机,组织广大助残志愿者到市博爱学校、源城区阳光学校、市康复中心等开展“防性侵大课堂”“知识讲座”“送法五进”等扶残助残活动,寓教于活动之中,针对残疾儿童进行定向志愿服务,在康复中心设立爱心志愿服务站,专为残疾儿童服务,呼应“跨越残障,护苗成长”品牌主题,引导残疾儿童树立康复信心,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

本报记者 吴奕镇






上一篇:市博物馆精心组织品牌活动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 打造青少年“公益课堂”
下一篇:开展“关爱女童护苗成长”宣传教育活动,助推精神文明创建 护航“花朵”健康成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