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全面推广“积分制”管理模式 让积分“兑”出大文明
党群关系愈发密切、邻里之间更加和睦、乡村振兴成绩亮眼……悄然发生的变化背后,是河源市东源县顺天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全面推广“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创建“和顺之家”等方式,鼓励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村民足不出户参与乡村治理
“扫一扫登录这个小程序,注册提交资料后你可以在里面参与讨论村里工作。这个积分制内容比较多,把房前屋后打扫好可以加积分,与邻里友好相处、多做好事也可加积分,积分还可以兑换礼品。”朱慰标是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今年新聘用的一位网格长,这是他正在手把手教村民注册“和顺积分”小程序的一个场景。自今年6月开始,朱慰标就和另外6名网格长各自分工,挨家挨户落实“和顺积分”实名认证及录入工作,并宣传“积分制”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近年来,顺天镇系统构建“一体四化”乡村治理模式,以健全基层党组织网格体系为基础,采用载体化运营、网格化服务、常态化管理、数字化推进,促进党建与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完善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了解到,在常态化管理中,顺天镇将“积分制”管理模式引入乡村日常管理中,推进乡村治理常态化。通过积分制,将纷繁复杂的村内事务标准化、具象化,使村民自治行为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金史村成立积分管理委员会,设置网格长、管理员、主任的组织架构。通过村民民主程序,合理设置积分管理运营细则。细则明确积分对象、积分规则、积分结果运用、积分兑换方式,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累加,以户为单位进行累计,年度内积分累积使用,并在年底清零,次年重新积分。每季度由积分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积分项目运营实际情况,集体研讨加减分指标。奖励形式采用物质兑换、服务兑换和荣誉奖励,坚持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激活乡村治理内动力
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乡村基层治理,顺天镇金史村创建的“和顺之家”于今年8月17日启动运行。小竹桌上泡壶茶、摆上几个茶杯,村民可以在这里提出自己的诉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顺之家”乡村综合服务体是顺天镇探索乡村治理模式的空间载体,是一项让村民群众受益的民生工程。
金史村“和顺之家”是一个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大型露天乡村俱乐部,建有篮球场、妇女儿童之家、“第二课堂”创作区、“有爱金史”拍照区、“围炉夜话”畅聊区等;主体建筑由集装箱搭建而成,设有村民议事中心、积分管理中心、商家运营中心、“和顺直播间”及观景平台。
金史村村支书朱日彬介绍,“和顺之家”以“乡村治理,村民是主角”为运营理念,形成“干什么先听群众意见、怎么干先跟群众协商、干得怎么样让群众来评”三大情感传输纽带。推行“和顺之家”积分制的过程让村民全程参与,并商定积分制的规则指标、评分标准、运行程序等各个环节,确保积分制符合村民意愿,从而不断增强村民的参与感。
据了解,金史村“两委”干部还以村小组为单位开展茶话会,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座谈,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对积分管理模式的建议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积分管理模式,同时让群众深入了解、积极配合积分制的推行。
在乡村搭建起一个属于全体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推行数字化“智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无疑是“和顺之家”积分制最鲜明的特点。朱日彬深有感触地说,有了“和顺之家”这个平台和积分制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由“任务命令”转为“引导激励”,不仅提高了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还增强了大家对家园的认同感。
本报记者 吴奕镇 通讯员 李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