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源城区源南镇全域推广积分制 小积分兑出文明新风貌

近日,记者走进源城区源南镇双下村一家“爱心超市”看到,货架上摆放着洗衣液、杯子等生活用品,不同的是货物并没有标注价格,而是标明了分值。前来“采购”的村民,凭着自己积攒的积分就可以兑换物品。

“爱心超市”是源城区源南镇推行积分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源南镇在各村全域推广积分制,采取“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兑物品”的模式,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活动,让小积分兑出美丽乡村文明新风貌。


村民在“爱心超市”兑换物品。

“爱心超市”兑出文明新风

在双下村“爱心超市”,村民正在有序排队兑换物品。“积分制和‘爱心超市’真的非常好,我们既可以用每月的积分兑换物品,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为村里作贡献。这样让我们更有动力参与村里的活动,我觉得挺有意义的。”正在兑换物品的村民刘女士说。

据了解,近年来,双下村以乡风文明建设为载体,制定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打造“爱心超市”,将村民参加志愿服务、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好人好事等行为进行量化积分,以量化管理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工作落实落细。如今,通过开展积分制,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日渐高涨,已有100多人次用积分兑换物品了。未来,双下村将秉持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将双下村打造成更文明更宜居的乡村。

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引导广大群众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近年来,源南镇坚持“党建+”引领积分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组建镇村积分制管理小组,形成镇村两级联动保障机制,不定期对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操作积分制管理技能和服务水平,为“积分+”治理有效实施强基赋能。通过镇村联动、党员示范、志愿服务,让微信群、朋友圈“火起来”,让党员大会、“家长会”、夜访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载体“活起来”,引导村民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积分制管理,逐步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共同落实的乡村文明建设新局面。

同时,源南镇还积极探索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源南实践,在深入调研、充分研讨基础上,以公益活动累计积分兑换物品为突破口,建立“积分+”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群众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积极转变。坚持因村制宜,推动各村按照“七有”标准(有场地、有牌子、有货品、有管理制度、有台账、有明码标价、有专人管理)建立“爱心超市”,落实“爱心超市”管理制度,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等公益活动60多场次,开展积分兑换物品活动26场次,兑换物品2300多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全面激发。

源南镇及时总结“积分+”乡村治理先进经验,制定印发《源南镇乡村治理积分评定标准》《源南镇乡村治理积分兑换管理办法》《源南镇“爱心超市”管理办法》,形成“有一套积分标准,有一间爱心超市,有一套日常管理机制,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的“四有”管理模式,以制度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弘扬良好风尚,破除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在源南镇每一处激荡。

本报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肖文丽

 






上一篇:为人情“减负 ”为文明“加分” 和平县合水镇兴径村红白理事会多举措擦亮“文明村”招牌
下一篇:各部门持续发力推进移风易俗 新式婚俗树立乡村新风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