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河源市中心支局全省首创“一权三免”模式 推动全省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远期结售汇
本报讯 记者 邹俏 通讯员 骆丽玲 邱嵩 近日,外汇局河源市中心支局以降低衍生品业务交易成本与准入门槛为突破口,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银行三方合作,推动中国银行河源分行成功办理全省首笔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远期结售汇业务,金额10万美元。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加强,汇率风险加大,河源市外贸型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汇兑损失风险。外贸企业使用人民币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可以锁定成本或利润,避免因汇率变动产生汇兑损失。但在传统模式下,中小微企业办理外汇套保业务存在获得授信难、缴纳保证金影响资金周转等问题,制约了中小微企业外汇套保业务的开展和普及。
记者了解到,此次我市创新推出的知识产权质押支持企业外汇套保业务具有专属定制地方特色的“一权三免”业务模式,通过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外汇套保“白名单库”,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无需提供抵押物、无需缴纳保证金、免除保险担保等任何费用,银行凭知识产权对企业进行专项授信并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有效降低汇率套保业务成本和门槛,提高了企业办理外汇套保业务意愿。同时,在专项授信期限内,企业在不超过专项授信额度情况下,可以多次办理远期结售汇套保业务,实现“一次授信、多次使用”,极大便利中小微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效率。
“这项新业务切实解决了我们企业办理外汇套保业务的痛点、难点,大大提高了企业办理外汇套保业务的便利性,为企业出口订单规避汇率风险保驾护航。”河源市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表示。
外汇局河源市中心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政银合作,持续优化汇率避险产品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的质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