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短暂一生奉献给革命,为红色政权播下革命火种 ——记革命先烈、东江三杰黄居仁

1927年9月23日至30日,八一南昌起义军部队进驻潮汕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这段广为流传的党史,被称为“潮汕七日红”。这段党史中,也涌现出一位革命先烈人物——河源龙川人黄居仁。在革命时期,他投身革命潮流领导青年开展革命工作,把自己短暂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

出生农村书香家庭

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工作

黄居仁于1904年出生在龙川县铁场镇洋贝村(桥头村为自然村)的书香之家,受长辈影响,他13岁时到洋贝中心国民维新学校入学,开始接触维新思想。1920年他又到龙川县立中学(今龙川一中)就读,勤奋好学、成绩突出。学生时代的黄居仁,熟读诗文之余,喜欢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受书中小说中人物的影响,跟随祖父刻苦学习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少年郎。

17岁那年,黄居仁到佛山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染织科,成为公费学生。在学校,他认识了阮啸仙、刘尔崧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决意投身到革命运动的潮流之中。

1923年6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市委领导人刘尔崧、阮啸仙等人发起建立了“广东新学生社”,黄居仁被介绍加入了新学生社。之后,黄居仁在家乡龙川县铁场镇发展新学生社成员,建立广东新学生社龙川县铁场分社。1923年11月,黄居仁正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中共中央作出成立广东支部扩大为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的决定,领导广东、广西两省。彼时,党组织派黄居仁设法租赁楼房用于当时中共广东区委办公,他便化名为“管东渠”向广州警察局备案。1924年至1927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彭湃等都曾聚集于此商讨革命大计。  

在1924年至1927年期间,黄居仁在该旧址先后成功组织了反对段祺瑞政府和奉系军阀大会并举行示威游行,代理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建立了广东学生联合会,继续领导广东青年开展革命工作。

参加“潮汕七日红”英勇就义   

1927年1月,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指示,黄居仁到潮梅地区指导开展青年运动。5月下旬,中共广东区委任黄居仁为中共汕头市委书记,重建党组织,建立秘密工农武装。同年8月,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撤,拟到广东东江地区与当地农民运动会合,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按照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黄居仁负责组织工农革命军发动武装暴动,策应起义军入汕的事宜。同年9月,南昌起义军顺利入汕。汕头成立了以中共广东区委秘书长赖玉润为委员长,黄居仁等人为委员的“汕头市革命委员会”。   

此时,汕头海面马屿口,12艘敌舰封锁海面并把炮口对准了市区。为保存力量,南昌起义军于9月30日撤出汕头。由于敌强我弱,红色政权“汕头市革命委员会”仅维持了7天,此段峥嵘岁月史称“潮汕七日红”。之后,黄居仁回到广州继续开展武装暴动。1928年8月,黄居仁夫妇在广州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同年11月,黄居仁夫妇在红花岗刑场英勇就义。

故居修缮成为文保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革命先烈黄居仁虽然英勇就义,但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被当地人传承和学习。在龙川县铁场镇黄居仁纪念馆前, 黄居仁雕像屹立中间,馆内展出了他的事迹与成长故事。虽然英烈已逝,但他的精神仍旧鼓舞着下一辈,也让族人感到骄傲自豪。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他的后代及家人一直小心维护着这个故居,有不少党员干部前来开展党史学习,瞻仰先烈。

据了解,1988年,为了纪念黄居仁烈士,龙川县对黄居仁故居进行了修缮,并在其故居设立“黄居仁纪念馆”。如今的黄居仁纪念馆,是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源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河源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22年入选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本报记者 吴奕镇






上一篇:清明鲜花“唱主角” 文明祭祀入人心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绘彩清明蛋,传统节日新体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