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绘彩蛋 亲子做艾粄 用不一样的方式过清明
本报讯 记者 吴奕镇 高雅 邹俏 通讯员 王诗晴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弘扬优秀传统,文明绿色缅怀”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市民用自己的方式感悟精神,亲近自然。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绘制彩蛋。
家长包馅,孩子揉团,制作出清香可口的艾粄。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客家文化,传承清明习俗,昨日,市图书馆开展以“艾就一起,做个粄”为主题的清明习俗活动。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亲子间相互合作,家长包馅,孩子揉团,小朋友们用稚嫩的双手,努力将手中的面揉成团状,不时和身边的小伙伴讨论,应该怎么样才能捏得更好,一个个艾粄不断呈现。“我觉得这个活动特别有意思,可以动手体验,我要把我做的艾粄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吃。”一名小朋友揉着面团说。
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举办此次活动,能够让参与的人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化,既增加了节日的仪式感,又弘扬了客家传统文化。“清明节参加这个活动十分有意义,能让小朋友认识到清明节的历史习俗,同时通过动手实践来做河源客家传统美食,能够加深小朋友对客家文化的了解。”邵先生说。
在清明节,除了扫墓、踏青外,在我国不少地方,人们还会在清明假期绘彩蛋,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3日,市博物馆举办“清明学传统·巧手绘彩蛋”主题手工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绘制彩蛋,在感受传统节日魅力的同时,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中,授课指导老师姜初霞向孩子们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同时展示手工彩蛋作品,并分享了彩绘制作方法,一步步教孩子们绘制彩蛋。孩子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双手在蛋上绘制卡通形象、花朵等各式各样的图案,写上与清明有关的文字,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彩蛋作品。
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清明节的习俗,以手绘彩蛋为题材,通过手工绘画,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增进艺术修养,进一步加深对清明习俗的了解。同时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提高对清明传统节日里文明祭祀、文明社会的认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