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成功施行首例鞘内镇痛港植入术 癌症综合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名50多岁晚期肺癌患者饱受肿瘤转移导致的多处疼痛,经市人民医院疼痛组医护团队的会诊和评估,决定施行鞘内镇痛港植入术。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市人民医院)成功为其施行河源首例鞘内镇痛港(PORT)植入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今年50多岁的李先生(化名)因晚期肺癌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靶向药物和放化疗。据了解,前段时间,因肿瘤转移导致胸背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多处疼痛,李先生饱受困扰,平时只能依靠口服止痛药来缓解疼痛症状,但随着疼痛的加剧,大量使用止痛药镇痛效果不佳。同时,大剂量使用镇痛药物所致的嗜睡、便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随之而来。

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王志鹏组织疼痛组医护团队对李先生的癌痛问题进行会诊和评估,在充分讨论和排除禁忌症后,决定为其施行鞘内镇痛港植入术手术。据了解,鞘内镇痛港植入,是指在蛛网膜下腔置入导管并连接输液港,埋置于皮下,通过无损伤针连接电子镇痛泵,用于持续泵入吗啡等止痛药。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比其他镇痛方法更为显著的优势。

在王志鹏的带领下,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疼痛组凭借精湛的穿刺技术,成功为患者施行鞘内镇痛港植入术。术后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第二天李先生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效果显著。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约380万癌症患者,其中约62%伴有疼痛,在中晚期癌症患者中,该比例高达80%。随着病情加重,晚期患者会出现大面积乃至全身疼痛,无法进食、入眠,连喘气和翻身都成了奢侈,焦躁、抑郁接而袭来。研究显示,有近25%的癌痛患者有严重抑郁症,是导致自杀倾向的主要动因。

“鞘内镇痛港技术适用于癌痛及各种慢性疼痛,早期介入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目前也有不少人来门诊咨询鞘内镇痛港技术,想以此去缓解自身疼痛。”王志鹏说道。据悉,鞘内镇痛港技术为晚期顽固性癌痛及各种难治性、慢性疼痛患者带来了治疗的新选择。

鞘内镇痛港植入术是市人民医院的新尝试,对此,王志鹏说:“我们也在申请所需耗材加入常规耗材目录,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医院也计划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组织医院医生参加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能力。”他表示,鞘内镇痛港技术具有微创、安全、高效、费用少,术后护理简单且可远程监控、患者及家属容易操作等优点,已成为晚期癌痛的首选治疗手段。鞘内镇痛港配合电子镇痛泵作为癌痛治疗的利器,该技术的成功开展,将为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选择且有效的方法,也标志着市人民医院癌症的综合治疗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高雅 吴珊)

 






上一篇:市检察院与市教育局联合举行市直学校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 用法治力量为孩子护航
下一篇:河源警讯(5791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