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致富路 古村焕生机 ——记东源县康禾镇X833线半铺至彰教公路(赤米坑至南山段)
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这里生态优美,古韵深厚,一幢幢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置身其间仿若踏上穿越之旅。
近年来,市、东源县交通运输部门发挥仙坑村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东源县康禾镇X833线半铺至彰教公路(赤米坑至南山段,以下称县道X833线赤米坑至南山段)就是其中一条通往仙坑村的道路。该路建成后方便了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使仙坑村的资源禀赋焕发振兴生机,拥有了更大的潜能,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四好农村路”带动康禾当地茶叶产业等发展
用心建好农村路 夯实管养“责任图”
县道X833线赤米坑至南山段途经康禾镇大禾村、黎顺村、仙坑村,终于南山村,全长6.68公里,于2018年完成改造,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道路线形流畅,沿线标志、标线及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完善,行车条件良好,养护到位、路政管理规范。
道路完成改造后,康禾镇政府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以“路长制”推进路“长治”,成立镇“路长制”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2名,建成以镇长为总路长、分管领导为各分路长的领导机构,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压实农村公路管护责任。记者了解到,康禾镇有保洁护路人员48人,农村公路监督员35人,全镇建立“保洁员+公路养护人员”模式,多岗合一,在开展保洁工作的同时进行日常公路养护,实现乡村公路养护全覆盖。
为进一步夯实农村公路管养成效,康禾镇“路长制”办公室定期对各村道路养护情况开展巡查检查,每季度通报各村道路养护情况,并将其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利用交通优势 绘制旅游“线路图”
县道X833线赤米坑至南山段途经的仙坑村位于康禾镇的北部,处在广东省康禾自然保护区内。仙坑村拥有400多年历史,该村最出名的是现今仍保存有以八角楼、四角楼等为代表的20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围屋。从远处看,八角楼就像一座古朴的城堡,是集客家特色和军事特色于一体的古建筑,现已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路通财通,如今的仙坑村借“四好农村路”实现了华丽蜕变,凭借其优越的生态禀赋、丰富的古建筑资源以及传统产茶区优势,着力打造了一条集客家古村落景点、田园研学旅游路线、万家旅舍项目及仙坑客家红生态茶园为一体的发展路径。
截至目前,已有约12万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学生走进仙坑村,开展乡村调研和农事体验活动,带动了劳动力就业,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中,以有机茶种植、加工、销售及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仙坑客家红生态茶园,每年为村集体和群众带来分红收益24万元。为此,仙坑村还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荣誉。
推动产业融合 打造振兴发展“精品”
在县道X833线赤米坑至南山段得到提升的大背景下,康禾镇着力“运营好”农村路,深度推进“交通+旅游”融合,结合“一轴三带”发展规划,探索农村公路与产业经济、旅游民宿发展互相融合新模式。康禾镇将围绕打造“古色绵长”的客家文化风情带和“青色环绕”的乡村振兴风貌带,积极推进若坝村康泉十八双向四车道公路、圩镇主干线路面改造及绿化工程建设,极大提升该镇中心街道交通便利性,服务好温泉小镇风情街建设,擦亮温泉旅游品牌。同时围绕打造“红色浩然”的革命教育示范带,积极推进曲龙村田坑小组柏油路面提升改造工程、沿线乡村道路建设提升,以路为载体,将以曲龙村“原河源县第一党支部”为代表的全镇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实现“一点红”到“满堂红”,着力打造红色研学旅游路线,让“红色浩然”的革命教育示范带成为推动康禾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引擎与源头活水。
古村落相伴,路美如彩带。县道X833线赤米坑至南山段盘活了当地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扮靓了乡村,带富了群众,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致富之路。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