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定目标抓出实效 立足实际提出新要求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出丰硕成果奋力开创源城又快又稳发展新局面 ——访源城区委书记、区长刘国才
初冬的源城,热潮涌动,生机勃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乡村振兴步伐铿锵有力,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处处升腾着火热的希望。年初,源城区提出要始终把“发展”摆在第一位,抓紧抓实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民生事业,助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一年来,源城区紧紧围绕这个工作目标,高质高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今年1-9月,源城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4.12亿元,新增各类学位5520个、新增就业3378人……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而今,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源城区迅速调频对标谋发展,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新战略、新部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13日,源城区委书记、区长刘国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源城区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力量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在强思想、转作风、抓重点、出成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明晰源城的发展思路,高效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疫情防控、民生事业、安全稳定、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动党中央和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奋力开创源城又快又稳发展新局面。
源城区紧抓产业发展、项目推进、民生事业,助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本报记者 曹志成 摄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源城开花结果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凝聚起发展和建设的强大合力,源城区严格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工作部署,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通过开展多层次、全覆盖学习教育及多样化、立体式宣传宣讲,打好学习宣传贯彻“组合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源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区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区委常委(扩大)会、全区精神大会等会议进行专题学习部署,组织领导干部发挥头雁领学作用带头示范学,各级各部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进行深入学习领会,组织党员干部读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学,目前已组织开展各类学习862场,确保了全区党员学习率达100%。”刘国才介绍,为确保学习成效和学习教育全覆盖,源城区还制定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工作方案,组建区委宣讲团深入企业、机关、农村、学校、社区等重点场所,统筹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主流舆论阵地,推出了“学思践悟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专题访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专栏等宣传精品,用接地气的语言阐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形成强大宣传声势,确保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日前,市委、市政府在源城区召开现场会,深入了解源城区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对源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源城区要纵深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全市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贡献源城新的更大力量。这为源城接下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今年以来,我们以打造优质园区平台为支撑,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水经济产业园、低碳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完成扩园1607亩,不断优化拓展我区电子信息、水经济、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电子信息产业、水经济产业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今年1-9月,源城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4.12亿元。”刘国才介绍,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今年新引进电子信息项目6个,投资额达9亿元,启动了航嘉三期工业园建设,该项目预计在2025年实现百亿产值,京东方、航嘉源等6家老企业不断增资扩产,目前源城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实现67.07亿元;水经济产业方面,成功引进了投资总额达40亿元的华润怡宝项目,该项目建成预计产值可达50亿元;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源城区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诚展科技、圣威玻璃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1-9月,源城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6.16亿元,今年还引进了投资总额达18亿元的深特建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20亿元,将为源城区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注入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刘国才表示,将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科学有序开展空间规划,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在此基础上,源城区将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为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清单、项目库,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水经济、新材料产业项目进行招商选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 幸福感获得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年初,源城区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今年来,源城区始终紧扣这一目标任务,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口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大踏步迈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增各类学位5520个,优质学位供给力度不断加大,推动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健康源城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让人民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家门口”服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今年以来,源城区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带动全区新增就业3378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目标要求,源城区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新的发展任务。“接下来,我们将坚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公共安全等重点惠民工程,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难’‘就业难’‘饮水难’等‘急难愁盼’问题,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刘国才表示,将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东城、竹园幼儿园新建,埔前中学、区一中扩建工作,持续加大公办优质学位供给,积极探索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将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二期动工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制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镇村延伸,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此外,源城区还将持续落实“面对面”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畅通民意反映、沟通渠道,常态化征集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继续开好“面对面”座谈会,建立健全“问题征集-跟进落实-评价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都能够得到真落实、真解决。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刘旭仪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