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访河源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叶金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为河源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坚定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11月26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下称“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叶金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工信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作出新的贡献。
我市电子信息企业——景旺电子科技(龙川)公司生产车间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产业园的卓翼科技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流程、严谨的品质管理体系让人印象深刻。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卓翼科技生产的电子设备将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深耕多年的优势主导产业,卓翼科技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行业领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重中之重,先后落户了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兴通讯、西可通信、中光电、景旺电子等上百家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以手机和电子通信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我市还被省政府列为珠江东岸4个重点扶持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城市。
叶金镜表示,市工信局将抓“产业提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发展要求,市工信局将发展实体经济,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培育若干个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百亿级水经济产业规模达100亿元,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规模达100亿元。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2023年度新增市级研发机构10家以上、省级研发机构5家以上。
做大做强园区经济 推动工业增量升级
在园区提质扩容上,市工信局将推动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与江东新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各县区、管委会产业园扩容增效,加快闲置土地、低效用地清理盘活,完成第二年度产业园区用地整治不低于4200亩,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益。谋划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打造“基础配套全、城产融合好、产业质量高、营商环境优、体制机制畅”的产业有序梯度转移重点承接载体。
项目为王,汇聚产业链是河源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也是实现主导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叶金镜介绍,市工信局将完善全市主要产业集群分布图,指导各县区、管委会加强主导产业链招商,推动形成梯度发展、合力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同时加强项目跟踪服务,集中精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强化要素资源统筹调配,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支撑。
服务提优 助力实体企业发展
广东易赛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车载显示面板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落户我市的省“专精特新”企业,主要生产车载显示面板,产品类型涵盖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以来,我市工信部门加大企业服务力度,落实相关政策让企业发展走上“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进出口总值7亿元,同比增长7.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8%,而该公司进出口总值2.1亿元,同比增长15%。未来,市工信局将抓服务提优,助力实体企业发展,包括落实“稳工业32条”“助企25条”等政策,优化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帮助实体企业纾困解难。加大技改政策资金扶持,调动企业技改积极性,争取2023年推动1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到2023年底,累计推动超过32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前十个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92.6亿元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坚持不懈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培育“五大产业”,实施“产业兴市”行动,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10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92.6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第5位、粤东西北地市第1位。其中,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7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38.32亿元,同比增长6.6%;先进材料产业规上企业46家,实现产值41.8亿元,同比增长3%;水经济产业规上企业10家,实现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10.9%,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6.9个百分点。
市工信局将推进工业项目投资,加强重大制造业项目服务,推动签约项目加快转化开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带动面上项目加快建设。全市签约转开工项目63个,总投资172.2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49.64亿元;在建项目138个,总投资584.37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119.52亿元;竣工项目40个,总投资63.1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12.28亿元。今年1-10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66.1亿元,其中签约转开工项目完成投资45.44亿元、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09.41亿元、竣工项目完成投资11.24亿元。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