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奋力开创紫金又稳又好 加快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访紫金县委书记黄春彭
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如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紫金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11月27日,紫金县委书记黄春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纲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统一思想、认真谋划,把报告精神落实到谋划紫金发展、推动工作落实的各个方面,集中精力做好当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民生保障、安全生产、基层党建等各项工作,奋力开创紫金又稳又好,加快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紫金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掀起“三大热潮”奋力开创新局面
黄春彭说,紫金县先后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全县干部大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目前,全县已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大热潮”,即大学习热潮、大宣传热潮、大行动热潮。紫金县充分发挥县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关键少数”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上率下,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结合“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专家宣讲”等学习制度,推动全县党员干部迅速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热潮。
在此基础上,紫金县还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宣传作用,精心策划组织系列专题报道,创新宣传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紫金县制定出台学习宣传方案,组建县委宣讲团对全县各类群体全面开展宣传宣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紫金实现又稳又好、加快发展的实绩成效。
项目为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紫金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实施产业兴市行动的工作部署,坚持“产业兴县”战略不动摇,围绕新材料、新电子、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呈现出“区位优、平台好、势头强、招商形势喜人”的良好局面,有效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作为县委、县政府“双一号”工程、紫金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紫城工业园、蓝塘产业新城的发展至关重要。黄春彭说,接下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实体经济,全力推动两大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提质增量,开创紫金“又稳又好、加快发展”新局面。将狠抓平台建设,推动扩园增效。强化功能配套,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扩园2.5平方公里,推动紫城工业园二期、蓝塘产业新城首期加快建成。充分发挥县领导挂钩重点项目、“1+3+N”重大项目联动等机制,实施重大项目挂图作战,推动金盛兰二期、聚飞鑫、创能智能制造、禾远科创等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加快打造“双区”产业转移优选地。狠抓精准招商,提升项目质量。充分把握“双区”产业转移及外溢契机,突出需求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组建精干招商队伍,依托产业龙头效应,紧紧围绕新电子、新材料、新制造等产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精准招商,打造优特钢下游产业集聚,高质量谋划预制菜产业园、楼宇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推动全县企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狠抓协同发展,推动产城融合。紧紧围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园区建设思路,不断优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提升交通、管网、燃气等硬件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层级分明、多样完善、服务高效的网络体系,深入实施蓝塘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改革,全力推动紫城工业园和县城良性互动、蓝塘产业新城和蓝塘镇“县域副中心”齐头并进,着力实现产业园区与城镇建设融合发展。
争当全市乡村振兴标杆示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紫金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乡村振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产业实现新突破,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新拓展,农村宜居水平实现新提升,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紫金县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和紫金蝉茶品牌建设工程,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再添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中国蝉茶之乡”国字号荣誉。畜禽、柑橘、南药、丝苗米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敬梓镇田头村荣获全国(牛大力)“一村一品”示范村,南岭镇庄田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黄春彭说,接下来,全县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围绕争当全市乡村振兴标杆示范的目标,推动乡村加快振兴发展。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发展壮大以茶叶为龙头的茶叶、柑橘、南药、稻米“四子”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增收,乡村产业振兴。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圩镇建设双向发力,加快完善乡村供水、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义容美丽圩镇和龙窝、九和两条县级乡村振兴风貌带建设成果,梯次推动全县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人民满意”守护“人民的心”
“感谢党和政府,帮我改善居住环境,让我居住得更安全、更舒适。”日前,家住紫金县紫城镇横径村的70岁五保户陈百胜开心地说,家里卫生间配备了淋浴座椅,安装了方便如厕的助力扶手,解决安全隐患。原来,今年7月,在紫金县“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上,群众反映了养老难问题。紫金县将居家适老化改造民生工程作为提升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列为首批改造工程的紫城镇、龙窝镇、苏区镇、南岭镇等4个镇共358户分散供养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已完成改造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黄春彭说,紫金县始终坚持将民生保障放在优先位置,建立紫金县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实施“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教育、医疗、养老、品质县城等民生项目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在11月24日召开的全县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上,黄春彭提出,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实打实地干,继续铆足干劲,全力以赴推进社会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实现紫金县城品质迈上新台阶。接下来,紫金县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九年一贯制、城西实验学校建设,加快解决县城大班额以及学生“两人一床”等问题,认真做好委托办学教育改革工作,重振紫金教育辉煌。同时,紫金还将深入实施品质县城三年行动,着力加快城西天桥、七木寨、秋香江水质提升等项目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力打通一批“断头路”、拓宽一批“瓶颈路”,让广大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厚植“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紫金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开展桉树林改造,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绿色经济,茶叶、丝苗米、南药等生态农业持续壮大,古城游、红色游、温泉游、乡村游、文化旅游蓬勃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生态蓝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黄春彭说,生态是紫金最亮的底色,接下来,紫金将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发展理念,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全力以赴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质量底线,筑牢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还推动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利用好全县独特气候和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以茶叶为主导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高效发展,打造生态经济新标杆。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宜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绿起来”带动“富起来”实现“强起来”“美起来”。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