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全面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访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曹新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为市自然资源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9日,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曹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自然资源系统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入学习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全面履行“两统一”职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的工作部署,聚焦自然资源主责主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市自然资源领域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市自然资源局不断筑牢地灾防护的“铜墙铁壁”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们第一时间召开局党组学习会,举办领导干部集中学习研讨班,积极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确保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曹新华表示,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市自然资源局专门制定了自然资源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通过举办支部学习会、学习研讨会、“三会一课”、集中轮训等方式,推进学习宣传活动进支部、进窗口、进事业单位,确保学习宣传全方位、多形式、全履盖,让党员干部能深刻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

在学习的过程中,全市自然资源部门还坚持带着使命学,立足工作实际,聚焦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耕地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开展自然资源大调研,找准问题根源,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举措,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将所学所悟所感转化为推进自然资源发展的思想定力、精神动力、行动能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 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虽已入冬,但河源大地上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劲头仍旧迅猛,各个项目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蓬勃发展的背后,彰显了我市自然资源部门的职责与使命。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稳健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今年来,市自然资源局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突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作用,积极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大力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盘活园区存量产业用地9259亩,推动市水产业园(二期)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和190多个产业项目投资建设。同时,通过强化城市规划引领,为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用地空间,保障重大产业平台、产业园区、重要基础设施“落图落地”,打造高质量发展空间新格局。

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市自然资源局将聚焦自然资源主责主业,进一步强化自然资源精准配置,服务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用好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不断优化提升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布局建设。”曹新华说,将继续做好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强化产业用地保障,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确保重大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全开,保护好工业用地,不断完善产业用地精准高效分类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同时,市自然资源局将继续深入开展产业园区用地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到明年6月完成第二年度目标任务4200亩,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园区用地效率,释放更多发展空间,为我市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 推进自然资源惠民利民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新增完工垦造面积4642亩,新增立项垦造面积5322亩,新增水田指标1940亩。在民生福祉方面,大力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能力和作风建设“双提升”,目前已实现高频登记事项1-2天办结,有效缩短了群众办事时限。

党的二十大对耕地保护、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曹新华表示,接下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将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耕地保护和民生福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继续提升自然资源保护水平,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惠民利民。在耕地保护方面,将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双管控”“双平衡”要求,强化自然资源领域执法监督,全面完成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重点任务,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为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惠民利民,接下来,市自然资源局还将谋划开展新一轮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预警精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推动更多的不动产登记事项实现“零跑动”,让服务更加便民利民。同时,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政策落地落实,深入推进村庄规划,全面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指导用好用活用足拆旧复垦、垦造水田、点状供地、设施农用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等政策,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自然资源基础。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骆菲茵 文/图

 






上一篇:市委宣讲团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下一篇:市委宣讲团赴各级各单位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春风化雨润心田 凝心聚力创未来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