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我市召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会 加快“标准化” 飘香大湾区

11月19日至20日,“百千万工程”系列活动之“凝聚产业共识 推动高质量发展”——河源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会在河源市人才驿站举行,通过举办茶产业代表与专家面对面对话等系列活动,探讨我市做好茶产业提质增效的文章,推动河源茶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茶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需求无缝对接,努力打造大湾区的“茶罐子”。研讨交流会由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河源市茶叶协会协办。


近年来,我市茶产业发展迅猛。

创新思路讲好“茶事”

茶产业既是我市农业的特色产业,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在专家讲座上,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总主笔余悦作了题为《培养明茶精艺的优秀人才,推动河源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讲座;《茶源地理》系列丛书主编吴垠作了题为《浅谈茶文化与产业,知性与品牌》的讲座。

河源茶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要多元丰富茶产业内涵,广泛延伸茶产业链条。余悦认为,从茶园到茶杯,茶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茶产业的规划相当重要,做好前瞻性的工作,要站在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去谋划河源茶叶产业,由地方政府主推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文章。河源客家茶有自己的优势,他建议要加大对河源客家茶文化的研究,同时推动一系列河源客家茶文创产品。吴垠认为,客家文化要复兴,要围绕客家文化创新思路讲好客家茶故事,要用一杯客家茶演绎整个客家文化。与会代表邱丽琼认为,文化赋能才能让茶产业走得更远,客家茶文化的原生态要做出来,更要讲好原生态故事,需要一种身份认同感,不能以“个体户”身份来讲茶文化。

“丫头”亦可“国际范”

在河源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会上,紫金茶界泰斗陈炯昌认为,要抓住客家茶的“特”,首先客家人要自信,客家人要食自己的茶。客家人的特质是中原南迁而来,迁不忘“根”,要对河源客家茶的一些老品种要保护好。南迁还有一种就是“变”,河源客家茶要求新、求变,要创新,在从台湾引进的金萱品种上,进行了独特的制茶工艺,取小绿叶蝉中“蝉”为名而成“紫金蝉茶”,受到市场的热捧。

深圳市国际茶艺协会执行会长陈锌也认可河源客家茶的“特”,河源客家茶,可泡、可煮、可尝,这在茶界是不多见的。“漂亮姑娘打扮好了,可‘女扮十八变’实现‘国际范’,否则只能还是村里的乡野丫头。”她认为,茶产业要提质增效,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需要有种植、加工、产品经营人才,尤其是茶产品包装人才,同时不能忽略文化对茶叶市场的培育和塑造,要借助农展会、茶博会、茶叶产业大会等探探路,了解一下外地市场对客家茶的认可度。

加快“标准化”飘香大湾区

打造河源绿茶标准,做强河源绿茶品牌。20日下午,市茶叶协会审议了《河源市卷曲形炒青绿茶》团体标准。余悦对此认为,要做好整条产业链的工作,河源茶产业团体标准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制定好河源客家茶的标准,行业协会要主动行动起来,争取政策支持。与会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说,河源客家茶要加快标准化建设,要完善一系列河源客家茶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带着“标准”飘香大湾区,走向全国。同时河源客家茶标准化发布后,要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

如今,随着茶产业的发展,我市茶产业生产经营主体也从最开始的林场、散户,逐渐发展到茶叶种植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市人社局表示,茶产业在我市“百千万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就业方面。最近,全省正积极面向有就业意向和需求的育儿妇女推出大量“妈妈岗”,以打造灵活就业新模式。茶叶行业比较适合,条件成熟时,市、县人社局将在茶叶行业设置“妈妈岗”,将会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程子跞

 






上一篇:东源县与高校“双向奔赴”,推动“双百行动”落地落实 全力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百会助百县万企兴万村”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动员会在河源召开 举全省民营经济领域之力全速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