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红色为底色 绿色为支撑 东源县义合镇谱写“文旅名镇”新篇章

近年来,东源县义合镇以“红色为底色、绿色为支撑”,以东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基础,全力打造集山水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红色生态文旅名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工作人员在为山苏菜除草、施有机肥。

打造综合性培训基地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走进义合镇,车辆驶过啸仙大桥,一处依山傍水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即将建设完工的东源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项目建筑共17栋,主要包括教育培训中心、人才楼、专家楼及图书楼等建筑,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同时学习培训。

“奋战了两年多的时间,现在17栋主体已经全部完工,包括部分装修已经全面完成,今年年底一部分可以使用,各项安全工作比较完善。”东源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项目安全施工负责人张国强介绍说。据了解,东源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项目将融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现代科技元素”,努力打造成为立足东源、服务全市、辐射全省的教育培训、红色教育、审计教育、廉政教育和人才康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推动义合镇文旅产业走出新路径。

打造红色研学基地 增加村集体收入

红色是义合镇最鲜明的底色,下屯村作为第一批入选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的特色村,每年都吸引了众多学员前来开展研学实践。下屯村委会在义合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啸仙故里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红色旅游+研修研学”的发展思路,根据自然生态、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等元素,设计了适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学生的12门研学课程,全方位打响红色下屯品牌,多措并举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一条有特色、聚人气、效益好的文旅融合之路。

“我们的发展思路是通过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来增加我们村集体的收入,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我们村集体把地出租给第三方运营,每年预计有4万名学生到我们村里来参加红色学习和农耕实践,每年大概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义合镇下屯村党总支部书记阮蔼宜说。

打造特色产业 带领村民致富奔康

既要强镇,又要富民。义合镇把产业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着力点。今年,义合镇香溪村积极引进了台湾山苏蔬菜基地项目,基地面积共120亩,山苏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蔬菜,市场价高达50元/斤,为义合镇发展特色产业和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新路子。

“我们平时的工作主要就是拔草、施有机肥。山苏菜是多年生的,可以采摘10-15年,是一种非常环保、安全的食品,不用打药,这个菜的每亩年产值在3万元左右,我们整个基地一年的产值三四百万元。”义合镇香溪村山苏蔬菜基地负责人何贵东说,该项目吸纳本地务工人员有10多个,为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方便。

“接下来,义合镇将以创建红色审计全国样板村为目标,积极推动县职业培训教育基地、审计博物馆、党群服务中心、下屯村国家级3A景区等重点项目任务落地落实,打造红色研学教育‘三件套’。同时,在东江两岸积极谋划种植50余亩的‘竹海’景观带、200亩的特色‘花海’、2000亩的风铃木观景区,全面打造绿美小镇,以绿色生态赋能红色文旅融合发展。”东源县义合镇党委书记曾天禧说道。

本报记者 刘奇峰 通讯员 吴锐婷 王晓泽 黄海浪

 






上一篇:和平县热水镇持续擦亮“温泉康养特色镇”招牌 冬日“暖经济”呈持续升温态势
下一篇:我市油茶企业代表取经梅州、韶关 推广“油茶+旅游”模式 讲好河源油茶故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