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穿城过 生态美景入画来 和平县浰源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群众幸福感满满
一江碧水穿城过,生态美景入画来。徐徐南下的浰江,水韵灵动、秀美多姿,正透过绿水青山的“毛细血管”,滋润和平大地。浰江的起源地——和平县浰源镇,近年来立足“山水古镇、绿美浰源”发展定位,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扎实成效。
浰源镇山下村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村道。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月桃花迷人眼,七月桃果甜心间”。近日,浰源镇的鹰嘴蜜桃正式采摘上市,各果场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浰源镇黄田村俐之源果场,放眼望去,青葱翠绿的桃树上挂满了泛着点点红晕的鹰嘴蜜桃,令人垂涎欲滴。工人穿梭在桃树之间,将成熟的鹰嘴蜜桃采摘装篓。果场负责人曾运华告诉记者,果场销售以批发为主,有固定的老客户,果期大概20天。
每年浰源鹰嘴蜜桃成熟时,采购商就会纷至沓来。和往年一样,鹰嘴蜜桃采购商邹福涛在上市第一天就早早来到果场挑选桃子。“甜度、清脆度都比较好,今天收购6000斤,一般我们都是订购、网上销售。”邹福涛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9年到这里收购鹰嘴蜜桃,这里的鹰嘴蜜桃色泽鲜艳、果大肉甜、清脆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特色种养产业是山区镇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动力之源,也是浰源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第一着力点。除了新近兴起的油菜花产业外,该镇鹰嘴蜜桃产业、水产养殖业也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据介绍,该镇鹰嘴蜜桃种植面积3500多亩,规模种植户有100多户;水产养殖种类主要为鲟鱼、鲈鱼、桂花鱼及四大家鱼、稻田大闸蟹等,养殖面积1000多亩。浰源镇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帮助农户搭建销售平台与渠道、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品牌、加强宣传与推广等途径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和平县立足资源禀赋,强化技术支撑,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盛夏时节,除了鹰嘴蜜桃采摘上市外,猕猴桃、百香果等特色水果也将相继上市。
近日,走进浰源——“探粤赣秘境·赴最美花田”系列活动“四季村晚”启动仪式暨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该镇山下村举行。据了解,“四季村晚”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通过开展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村晚”活动,推动“村晚”常态化开展,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加入的自我展示平台。浰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入选省2024年“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为契机,积极调动群众参与“村晚”活动的热情,引导创排更多展示特色文化、反映乡村农民精神新风貌、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不断展示和平县乡村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千姿浰源,风情万种。如今,浰源镇发生了由表及里、由量到质的变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一幅幸福宜居、美丽清新、文明和谐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成为今日浰源镇百姓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
在山下村,一面面彩绘墙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村道蜿蜒延伸,农家屋舍错落有致,村庄绿树成荫。“吃过晚饭后,我们会陪家人一起去散步,走一下观光道、小公园。小孩们也可以玩得很开心。”村民黄荣烂告诉记者,如今道路硬底化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条件各方面都很好,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据介绍,为持续推动典型村培育工作,山下村编制了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村委会附近房屋外立面改造、广场美化绿化、浰江观光路提档升级工作,接下来还将继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质、绿美生态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各项工作,把山下村打造成“农业地景、田间旅居”景区。
山下村的美丽嬗变是浰源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为加快推动全镇村庄基础设施连片建设、公共服务连片提升,浰源镇坚持从抓薄弱补短板入手,以点带片、以片促面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扎实成效,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拓展延伸,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浰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结合本地特色,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典型村选树培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全面掀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陈鸿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