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红绿融合”风生起众手齐绘新风景 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有序推动典型村建设

日前,紫金县苏区镇炮子村传来喜讯!去年,全村以“红色+绿色”为发展道路,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和经营模式,通过入股光伏产业、出租林地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集体收入达到48.55万元。让炮子村村民腰杆子挺起来还不止这一点。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该村正建立完善炮子村集体经济经营制度,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计划建设炮子村红色元素餐饮特色民宿,通过出租模式,为炮子村集体经济提供新模式。炮子村坚持“生态立村、文化活村、产业强村”,其目标是力争创建成“组织强、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红色炮子典型村。


炮子村的革命遗址红屋。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在典型村培育过程中,炮子村抓牢基层组织建设,建强红色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实施党员先锋工程,扎实推进“竞标争先”行动,积极开展承诺践诺,目前已完成承诺的党员数量76人,完成承诺清单事项7项,发现并整改问题7项,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健全完善村民小组党组织建设,在2018年成立党总支的基础上,目前已有6个符合条件的村民小组单独成立了党支部。

在此基础上,炮子村积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积极开展村内道路“三化”改造工程和景观整治提升工程。根据村田园布局和景点分布,该村对村内主要干道进行美化、绿化和亮化,主干道路及支路硬化均已完成任务,巷道硬化累计完成11公里,覆盖率达96%。由炮子村各方人士自筹24万元资金的坪上小组至山下道路硬底化建设工程日前已开工建设,有望于本月底完成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覆盖率不断提升。村辖区内现有石阶子污水处理厂,2023年新增客路及坪上两处污水治理示范点,且山椒坑污水处理设施接近完工,正在进行收尾工程。

“生活圈”更为完善

“生活圈”更为完善,锡山村红色主题公园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辖区内3个文化广场和1个红色主题公园,基本满足村民日常文化健体需求。炮子村还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新建炮子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成,按照“功能完备、分区合理、简朴实用”的标准,将其打造成集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村民议事、医疗养老、文化休闲、宣传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红磁场”,让群众愿来、想来、常来。

同时还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炮子村内设有3处快递寄送点,有效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炮子村接下来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着力打造集党群服务与红色研学、人才振兴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阵地枢纽,有序推动典型村创建项目建设。

主导产业以点带片

炮子村以“红色+绿色”为发展道路,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和经营模式,统筹整合资金项目,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打造优势产业项目,健全村集体经济经营运行机制,把丰富的红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炮子村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完善基于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收益分配机制,健全村集体经济经营运行机制,通过入股光伏产业、出租林地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2023年炮子村集体收入达48.55万元。建立完善炮子村集体经济经营制度,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计划建设炮子村红色元素餐饮特色民宿,通过出租模式,为炮子村集体经济提供新模式。

讲好红色故事

炮子村很“红”,其境内炮子村革命旧遗址群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炮子村抓好特色主题文化,讲好红色经典故事,立足炮子村特色,严把政治关和史实关,不断加大保护挖掘开发力度,扎实推进遗迹遗址修缮、红色历史梳理和精神内核提炼,建设红色教育设施、平台,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作为团结凝聚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有效载体。目前,收集整理了周恩来、徐向前、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炮子的红色故事、了解名人背后的故事,编辑《红色村炮子村红史故事》。炮子村还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不断丰富拓展红色文化内涵,成功创建市五强党校及“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省党员教育基地”老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堂提升改造完成。2023年,来苏区革命旧遗址群参观学习的党组织95个,2885人次。

接下来,炮子村将把培育省典型村与创建中组部红色村及红色苏区保护利用建设项目相结合,同步谋划、推进和实施。把握利好政策,充分激活乡贤资源,大力实施红色保护利用提升项目,巩固拓展革命旧遗址群景区创建成果;鼓励群众发展个体经济,发展一批“家庭式”民宿和“农家乐”饭庄,融合发展“红色研旅+绿色茶旅”,将炮子村红色旅游景点、周边村绿美茶园串点成线,联合发展,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上一篇:龙川县开展2024年“百千万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大会 让“充分就业”稳如磐石
下一篇:全市“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在东源县顺天镇召开 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 何国森李勇平出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