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党员干部“摆摊” 居民群众“赶圩” 源城区开设“百千万工程”赶圩专场,为群众解疑释惑

本报讯 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李春华 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培育“一强四好”村(社区)标准体系工作,8月3日,源城区第五期“党群服务赶圩日”开设“百千万工程”赶圩专场,各镇(街道)党(工)委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组织“搭台”、党员干部“摆摊”、居民群众“赶圩”的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示范引领,带动居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百千万工程”中来。


群众在摊位前咨询自己关心的问题。

聚民意 党建引领是核心

赶圩现场,各级党组织书记在人流聚集的广场、公园、党群服务中心摆摊设圩,开设“书记为您解读‘百千万工程’”摊位,围绕党员群众关心的乡村绿化、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就业、养老等民生实事问题,引导居民开展交流讨论。

“你希望党群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你对源城区人居环境整治有什么样的意见建议?”……围绕这些问题,现场居民纷纷发言,党员志愿者们对居民的意见和诉求进行了整理和记录,建立民意清单,切实将群众意见转化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倾听民声零距离”摊位上,党员志愿者引导居民通过“红色订单”民意速办平台提出需求订单,社区党组织通过集中整理、整合资源、逐条落实,及时快速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惠民生 发展好治理好是关键

农业“双”翼振翅飞,瓜果“莲”串香满园!泥鳅干、魔芋酱、阳光玫瑰等琳琅满目的免费品鉴特色农产品早早就摆放整齐,吸引了过往群众驻足品尝,党员志愿者们热情地向群众科普农产品的生产条件、制作过程、销售渠道等基本农业知识,增进群众对农村电子商务的了解,让群众深刻体会到现代农业的魅力所在。

同时,赶圩现场还设置了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服务摊位、助企摊位,把惠企政策“掰开揉碎”地讲给企业、商户听。普法摊位设置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消防知识宣讲等摊位,利用趣味小知识,使各种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进入居民群众的脑海,让群众自觉地站在安全第一线。同时,为增进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深入挖掘文旅资源、讲好老城故事,赶圩现场还特别增设了非遗体验区,好运投壶、纸伞丹青、漆画团扇等摊位,深受群众喜爱。

暖民心 环境好服务好是保障

聚焦打造更加优质的生活、居住环境,“源分宝”小程序走入群众视野,现场群众通过点亮指尖星光,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互动问答、积分兑换等方式,让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深入人心。

在“美丽庭院·绿美源城”摊位前,党员志愿者们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庭院经济”、志愿服务等领域,向群众介绍“美丽庭院”建设活动,呼吁群众共同参与续写“美丽庭院”建设的“后半篇文章”,以庭院“小美”助力乡村“大美”。

自源城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培育“一强四好”村(社区)标准体系工作以来,各镇(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一强四好”村(社区)标准体系建设,深化党员干部群众对“百千万工程”的认识,让村(社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行有方向、干有抓手、做有遵循,有效夯实了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基层基础。

据了解,本次赶圩日活动,各镇(街道)共设置摊位121个,服务辖区居民群众4500余人次,收到群众诉求85条,发放“一强四好”村(社区)标准体系调查问卷及宣传册4000份。居民群众纷纷建言献策,围绕自身感受向党员干部提出“一强四好”村(社区)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营造了“全民共参与、全域共创建”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满目绿浪满目“金” 如画南岭迎客来 紫金县南岭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鱼菜共生”模式让田地“生金” 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增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