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鱼菜共生”模式让田地“生金” 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增收”
东源县船塘镇老围村,一个被红色基因浸润的“革命老区村”,近年来以打造“绿美乡村·红色老围”为目标,吸引企业落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增收”,2023年成功入选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44个水循环养殖鱼池已经竣工。
2023年初,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老围村有机蔬菜基地面积扩大至1053亩,如今不仅种植蔬菜,还种上了水稻,增加多元化产品供给,增强竞争力。“我们现在基地种叶菜时间长了,地下虫也比较多,所以现在就轮作。今年就种水稻1000亩左右,7月25日已收割。”该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欧常彬说。
老围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并不止步于此,工业化养殖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目前,44个水循环养殖鱼池已经竣工。作为东源全域鱼塘高质量发展项目的试点,老围村的种苗繁育基地正式启动,开发罗氏沼虾、河豚鱼、笋壳鱼、桂花鱼等九大名、特、优、贵品种,为东源县和全国供应优良水产亲本和优质种苗。“8月正式投苗,届时水产养殖项目就正式在我们老围村落地了,每一年会给老围村带来不低于24万元的收入。通过这三年的帮扶,我们老围村也确定了‘鱼菜共生’的模式。”东源县船塘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老围村第一书记欧科颖说。
接下来,老围村还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化改造,建设更多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等现代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思路,积极打造农旅融合富美乡村。
本报记者 刘奇峰 通讯员 修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