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小积分”解决“大问题” 江东新区古竹镇留洞村实行“积分制”探索乡村治理新理念

“干净整洁”是江东新区古竹镇留洞村村民赖德权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15日,记者在他家看到,不大的庭院被拾掇得干干净净,就连门口的拖鞋也摆放得整整齐齐,加上院内种植各种花草蔬果,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赖德权说,村里实施“积分制”,能够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推动全村卫生环境的改观。做好房前屋后保洁是村民最基本的责任,不仅住得舒服,也为全村创造美好环境贡献一份力。

据驻古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驻留洞村第一书记钟智维介绍,留洞村人居环境“积分制”自今年3月份实施以来,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大家都以搞好房前屋后卫生,获得高积分为豪,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氛围浓厚。


驻镇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宣传“积分制”。

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5月10日,江东新区古竹镇留洞村人居环境“积分制”迎来首个兑换日,村民反响热烈,除兑换心仪物品外,大家还聚在一起,相互切磋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积分。留洞村“两委”也借此机会,将开展“积分制”的目的、好处、成果向村民深入宣传,促使大家争当良好人居环境的“践行者”和“维护者”。

与赖德权一样,留洞村铁岭小组村民赖治琴家也非常整洁干净。她家门口的醒目位置挂着“共产党员户”“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鸡鸭圈养在果园里,屋旁的小池塘里见不到垃圾,碧绿的水草里响起蛙声阵阵,时不时可见鱼儿跃出水面,门口的龙眼、荔枝树上的果子虽然青涩,但预示着丰收景象,惹人喜爱。赖治琴说,家门口的卫生就是一家人的“脸面”,“脸面”要经常洗,大家都行动起来,村里的环境卫生何愁不能改观。

文明有“镜子”可照

在古竹镇乡村振兴办及驻镇工作队的指导下,留洞村不断总结和完善“积分制”,将此作为人居环境常态化保洁的一项良性机制,让村里的乡风文明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激发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哎呀!怎么没有提前通知,不过我家的卫生都搞好了。”“我家多少分啊?哪个地方扣分了?”“这个我们注意,现在马上整改。”日前,驻古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成员来到留洞村,与镇乡村振兴办、村“两委”工作人员组成考评小组,一起入户进行打分,同时再次向村民宣传“积分制”。考评小组入户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工作人员按照庭院“三不见”(不见白色垃圾、不见生活垃圾、不见建筑垃圾)、室外“三归”(杂物归整、农具归置、柴草归位)、房前屋后“三无”(无污水直排、无家禽散养、无乱搭乱建)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推动基层管理精细化

据了解,留洞村“积分制”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围绕庭院整洁、室外用具摆放、房前屋后环境、家禽圈养等方面,并设置参与村集体志愿活动、好人好事、四小园建设等加分项,增加违规上访、违法乱搭乱建等减分项,增加违法违纪、危旧泥砖房拒绝拆除或修缮等取消参与积分项。由镇乡村振兴办、驻镇工作队组成考评小组,每月对全村129户常住村民按积分规则进行评分。村民所得积分一部分抵扣卫生费,剩余积分可兑换等值物品。留洞村委会已建立兑换超市,采购洗衣液、毛巾、抽纸等日常清洁用品供村民选择兑换,同时向每一户积分户派发积分存折,积分累计和兑换明细一目了然。

钟智维说,目前“积分制”各项工作也在持续完善中,希望通过“小积分”让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化,让群众参与热情不断高涨,让正能量看得见、摸得着,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敏 黄李敏 文/图






上一篇:连平县油溪镇茶新村以道德评议会为抓手,大力推行乡风文明建设 着力打造文明和谐宜居新农村
下一篇:“评”出文明风 “议”出正能量 龙川县黎咀镇魏洞村道德评议会深入推动乡风文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