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深爱暖河源 > 阅读新闻

深圳市驻长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发展农业产业、引入教育事业、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 全力以赴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秋高气爽,走在和平县长塘镇社区体育公园里,崭新的足球场、标线清晰的篮球场和塑胶跑道映入眼帘,无一不让人倍感舒适。在公园散步的居民告诉记者,公园的建成使用满足了各年龄段居民的休闲运动需求,大大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居民幸福感满满。

自深圳市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入驻长塘镇以来,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以发展猕猴桃特色优势产业、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大抓手,推动长塘镇特色农业产业、教育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长塘镇“红色盐站”遗迹广场。

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来,为全面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工作队大力帮扶下,长塘镇有序推进“特色产业百千万亩”计划,促进美丽圩镇扩容提质,以特色农产业、绿色生态环境为依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实现长塘高质量发展。

在秀河畲族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整洁明亮,让人感觉舒适惬意。近年来,秀河畲族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文明创建融入群众心中,持续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共建宜居美丽乡村。

农业产业发展,是筑牢长塘镇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据了解,长塘镇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7504亩,其中上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876亩,下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628亩。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长塘镇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民生项目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不断提升圩镇风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激发了高质量发展活力。

孵化培育首个“百万级”本土猕猴桃品牌

产业振兴工作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工作队进驻以来,立足特色优势产业,引导长塘镇的猕猴桃种植户以抱团发展的形式统一种植标准、共享销售渠道、共育猕猴桃品牌,共同推动“千亩”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在猕猴桃种植户由以前“各自为政”的散户转变为“协同高效”的合作组织后,长塘镇成功孵化培育了首个“百万级”本土猕猴桃品牌“圳兴源”。“以圳源农业和正在筹建的‘猕猴桃产业联盟’为抓手,助力全镇猕猴桃千亩种植基地标准化逐步推进。”工作队队长张立说。

目前,长塘镇猕猴桃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产量约500吨,年产值超1000万元。长塘镇阳天嶂果场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林水生告诉记者,工作队不仅为种植户争取到许多物资支持,还帮助提升了他们的种植技术,使得果品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也拓宽了销售渠道。

引入资金全面助力文化设施建设

乡村要振兴,教育要先行。近年来,工作队加强与深圳帮扶单位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对长塘镇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并将外界优质教育资源引入长塘镇,为长塘镇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在帮扶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组团式帮扶单位深圳移动公司向长塘镇浰东学校捐赠了录播电教设备一套,并建设了录播电教室一间,填补了浰东学校标准化智能录播教室的空白。

除了大力帮扶长塘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教育事业外,帮扶工作队还充分利用挂钩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引入社会资金大力参与镇文体活动中心和“红色盐站”遗迹广场纪念设施建设,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提升了镇村居民幸福感。

张立表示,将助力长塘镇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全面振兴发展,积极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要求,切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产业振兴为重中之重,以增加村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持续聚力推进驻镇帮扶“三千一百”计划;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助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陈鸿辉

 






上一篇:深企在忠信镇中心小学建立图书角、捐赠图书、开设科普课堂…… 将爱与梦想传递给山区学校
下一篇:青绿且风雅 筑梦待芳华 深圳助推我市文化振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