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实施六年 探索恐龙资源保护“新走法” 展示“中华恐龙之乡”之美

2019年7月,市民张仰喆在市区东江大桥边发现疑似恐龙蛋化石,并及时向河源恐龙博物馆作了报告。随后,这窝散碎的恐龙蛋化石被带回河源恐龙博物馆进行了细致、严谨、科学的修复。历时约3年后,这窝散落的11枚“恐龙蛋”于2022年6月被成功修复,在“沉睡”了约6600万年后,“神秘的面纱”终于被揭开。这也是我市首部实体法——《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六年来取得的成效之一。


河源恐龙博物馆馆藏的恐龙蛋化石

“中华恐龙之乡”名不虚传

作为“中华恐龙之乡”,河源可谓名不虚传。目前,河源恐龙博物馆已抢救发掘约20000枚恐龙蛋化石,馆藏恐龙蛋化石为世界之最,2004年11月以10008枚恐龙蛋化石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不仅恐龙蛋化石馆藏量居全球首位,而且是全球罕有的同时拥有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地区。自1996年3月在河源市区东江边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以来,伴随富有效率和力度的保护工作,河源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恐龙蛋化石主要出土地和馆藏地之一。

在广东要找一个恐龙资料最全的博物馆,那就非河源恐龙博物馆莫属了。这里有世界罕见的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足迹等最全面的恐龙遗迹资源,其中恐龙蛋化石约20000枚,数量为世界之最,且种类丰富,有长条形、棱柱形、椭圆形、圆形等,规格从1.5厘米至23厘米不等,含石笋蛋类、蜂窝蛋类等至少12种,极具科研价值。恐龙骨骼化石有十多具,比如窃蛋龙化石个体、霸王龙类牙齿化石、大型蜥脚类恐龙椎体化石、蜥脚类恐龙肋骨化石、蜥脚类恐龙肱骨化石等。

此外,市区石峡山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共8组168个。绝大多数的印迹都是趾形,少数为圆窝形。经鉴定,有鸭嘴龙类、兽脚类和甲龙类的脚印。


河源中华恐龙遗址公园

立法保护探新路

国际恐龙蛋研究权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资奎教授认为,与国内其他恐龙化石出产地或恐龙博物馆相比,河源及河源恐龙博物馆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一是恐龙蛋化石馆藏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种类丰富、体系完整;二是恐龙蛋化石出土点、地层信息保存完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恐龙下蛋地点独特,是世界上少见的在粗砾红砂岩中下蛋,科研价值高。

不仅如此,我市东源、和平等地也有零星恐龙蛋化石出土。目前,在东江两岸100平方公里的红砂岩地层中,都有埋藏恐龙地质遗迹的可能,数量难以预估。早在1996年3月6日,我市啸仙中学旁边的南湖山庄工地发现恐龙蛋化石,市政府及时发布了《关于保护恐龙蛋化石的通告》,确立了保护区和监控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奖惩制度,很好地保障了河源大量的恐龙蛋化石不被破坏、不流失。2015年9月我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制定第一部实体法《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并于2017年3月6日正式实施,初步建立起市政府统一领导规划,市自然资源、林业、文物等政府相关部门协助推进,河源恐龙博物馆作为专门保护机构的恐龙地质遗迹保护主体责任体系,建立及完善了相关规范性保障机制,有效遏制有关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了河源居民的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法治意识。同时,每年开展一次立法评估工作,对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重点工作建议。

“中华恐龙之乡”品牌待擦亮

自《条例》正式施行六年以来,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恐龙地质遗迹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安排恐龙地质遗迹保护资金,形成了较为健全的规范性保障机制;设立了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日,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鼓励依法利用恐龙地质遗迹开展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文化交流和宣传教育等活动;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建立恐龙地质遗迹档案和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保护区日常保护巡查制度,加大对非法盗挖、哄抢、贩卖恐龙蛋化石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实效。

近年来,随着教学科研基地和文创产品开发中心、河源恐龙研究所等机构和组织的成立,不断擦亮河源恐龙文化品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我市还加强对恐龙化石及地质遗迹的保护修复和科学研究。近年来,河源市博物馆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合作共建了“中国古动物馆恐龙蛋馆”,创建国土资源部地质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基地等;完成了大量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和菊石、南雄龟、虫迹化石等其他古生物的修复研究;配合国家、省级专家开展了“河源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专项调查与评价”专题调查研究项目工作;完成“黄氏河源龙副型标本修复装架”科研项目;完成《河源恐龙》画册编辑印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刊登发表恐龙化石学术文章10多篇。

如今,恐龙博物馆是我市中小学生必去的景点之一。每年暑假,恐龙博物馆都会迎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和夏令营团体。我市还将启动河源恐龙地质遗迹普查工作,摸清河源恐龙资源分布情况,编制河源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开发规划。如何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进而提升我市“中华恐龙之乡”品牌影响力,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2023开年增进民生福祉一线观察
下一篇:近年来,广大高校积极发挥科创优势,赋能乡村振兴——技术创新落田间 精准服务惠“三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