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文广旅体事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访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曾永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去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下简称“市文广旅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市文广旅体事业实现新发展。1月5日,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曾永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文广旅体局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聚焦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河源文广旅体事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市文广旅体局组织开展各类文旅推广活动
推动文旅融合提质增效 激发行业复苏动能结硕果
近日,记者来到万绿湖景区的“粤书吧”,用身份证在感应区刷卡进入。书吧里整洁优雅的阅读环境,让不少前来景区游玩的游客能够感受到书香之气。据了解,万绿湖“粤书吧”是互联网+智能化、以万绿湖为主题的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图书馆,是集“办证、查询、借书、还书、续借、缴纳逾期费”等功能为一体的全自助图书借阅场所,读者可以刷脸、凭有效身份证或读者证刷卡入内,找到自己心仪的书籍,实现自助借还。
万绿湖“粤书吧”的设立,是我市培育文旅融合创新形态,拓展新型阅读空间,体现共融开放的特色成效。去年以来,市文广旅体局推动文广旅体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硕果累累。2022年,我市188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深入推进;新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示范点3个;建设“馆校共建”共享图书服务点40个;新建“粤书吧”2个、“粤文坊”1个;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8座;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维修和改造20个。
在全域旅游方面,紫金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我市新获评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3个、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1个、示范镇2个、示范点6个;创建3A级旅游景区3个;“河源‘相约源城’美丽乡村之旅”入选国家文旅部首批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连平县乡村振兴南部片区示范带入选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完成民宿登记179家。
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市博物馆新增文物、化石、资料等藏品1038套1672件;成功争取省政府支持河源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华南首家恐龙科研机构河源恐龙研究所挂牌成立;仙坑八角楼、登云书院遗址保护入选全省文物保护优秀案例;新增7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量居全省第一。
另外,我市在群众文体活动、文旅宣传推广创新发展上也取得成效,包括成功举办河源“六色”文旅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35亿元。
加快推进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提升河源文化软实力,持续擦亮“六色”文旅品牌,加快塑造河源内涵品质新魅力。在接受采访时,曾永贞表示,接下来,市文广旅体局将推动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升级达标,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补齐县(区)公共文化场馆短板;持续推进“馆校共享图书”项目建设等,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持续擦亮“六色”文旅品牌,继续推动万绿湖风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与推动东江沿岸文旅项目“串珠成链”等,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市文旅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这句话深刻阐释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市文广旅体局将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启动实施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工作,完善地下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机制;评审和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打造客家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基地;推出一批以革命文物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全面提升我市恐龙化石资源学术研究水平。
在非遗保护、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发展上,市文广旅体局将实施艺术创作扶持计划,打造以客家童谣为亮点的客家文艺精品创作;持续丰富大同文创园文创业态,加快推动源城高埔岗文创园建设;建设一批微型流动美术馆;创作一台以颜氏家风为主题的舞台剧,打造河源特色家风文化品牌;推动龙川木偶戏产业发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等,加快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发展“数字旅游”和文艺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新兴旅游业态;持续挖掘和推广客家非遗美食,以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动河源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