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上城街道积极探索“党建+社区教育”新路径 打造“红暖学堂” 为群众幸福“加码”
马上就要放暑假了,很多家长有点愁,不知道怎么安排孩子,可源城区上城街道的家长们却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社区有“周末课堂”,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学习、玩耍……近年来,上城街道紧紧围绕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依托“1246”党建工作法,探索“党建+社区教育”的新路径,创新打造了“红暖学堂”项目。面向社区不同年龄段居民开展“周末课堂”“青年夜校”“乐龄学苑”和“走读老城”等系列社区教育课程,打造邻里联系的新载体,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青年夜校”的烘焙课深受居民喜欢。
“周末课堂”:开启“趣学时光”
“这个‘周末课堂’办得真好,我们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周末去哪过了。”家长李先生说道。今年4月以来,上城街道下角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周日上午固定开展的“周末课堂”已成为辖区附近孩子们的“固定打卡点”,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好“趣”处,还解决了家长们无暇照看的后顾之忧。
上城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团工委书记甘浪浩告诉记者,“周末课堂”是上城街道针对儿童周末无人照看推出的一项惠民举措,惠及街道每个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困难儿童。截至目前,已举办10期,有300人次参加,开设有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和创意美术等课程。同时贯穿防溺水、消防等安全宣讲。接下来,还将开设舞蹈、水彩画和非遗项目体验课程,切实丰富儿童精神文化生活,让儿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同时让儿童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青年夜校”:持续“赋能充电”
“烘焙课上的氛围很热烈,学员和老师们很快熟悉起来。课前和课后的时间,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谈天说地,‘青年夜校’更像是一个社交平台,大家在一起互相提供情绪价值。”参与“青年夜校”的刘女士表示,她平时比较宅,基本上是家庭、单位两点一线,上城街道推出的丰富多彩的夜校课程,为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青年搭建了沟通认识的平台,不但提升了青年们的各项技能知识、丰富其业余生活,更有效扩大了“朋友圈”。参加“青年夜校”以后,跟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聊天、做手工,感觉一下子开朗了,很多平时想不开的事情,也都想开了,心情变得舒畅。
甘浪浩表示,上城街道推出的“青年夜校”包含烘焙、咖啡拉花、书法、水彩国画等诸多特色课程,目前,已开设了3期,50多人参与活动。为方便组织活动,还组建了有300人的微信群,课程在群里一推出就被“秒空”。“青年夜校”的开设精准命中了年轻人寻求自我提升和扩大社交的社会需求,成为一份合胃口的文化“大餐”。接下来,“青年夜校”还将推出心理咨询、法律知识、就业指导等特色课程。
“乐龄学苑”:乐享“花样年华”
为全方位服务社区居民,满足广大街坊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丰富社区长者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城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红暖和苑”等活动场所,建立了融合“乐活、乐学、乐为”的“乐龄学苑”,致力为社区长者开展常态化的终身教育公益课堂,营造社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目前,结合社区长者需求,已开设书法、国画、中医养生、古典乐器等多门特色课程,着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家园,推动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走读老城”:讲好“上城故事”
走一段路,读一座城。上城街道深入挖掘老城历史文化元素,借助李焘故居打造市级党校现场教学点的契机,开设“走读老城”品牌项目,将龟峰塔、鳄湖公园、太平古街和李焘故居等“老城四宝”进行串点成线、以线扩面,梳理形成系列“走读”线路。
甘浪浩表示,为讲好“上城故事”,街道专门组建了由区直和街道文化部门讲解员、老居民、青年团员等组成的老城历史文化宣传志愿者队伍,并积极开展了小小宣讲员培训班,有1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小小宣讲员带领青年、党团员、企事业职工等不同群体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观察、用内心去感受上城,以传承老城历史文脉、延续老城城市记忆。
接下来,上城街道将继续以“红暖学堂”为载体,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课程设置,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深度、有温度的街坊学堂活动,切实办好居民家门口的社区教育,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群众美好生活愿望与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梁小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