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学会联合和平县王阳明法治研究会举办王阳明法治文化沙龙活动 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社会治理新模式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陈鹏 近日,为探讨阳明学说及其实践在法治文化和诉源治理中的运用和启示,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由市法学会、和平县王阳明法治研究会主办的王阳明法治文化沙龙活动在市委政法委举行。
该活动以“王阳明法治文化与诉源治理”为主题,通过将阳明学说及其实践与现代诉源治理相融合,探索王阳明法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路径,为推动诉源治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活动上,河源市弘扬法治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和平县王阳明法治研究会监事长范冬阳以《王阳明“息讼罢争”的“无诉”治理》为题,通过解读王阳明学说、王阳明学说及其实践与诉源治理的关系等方面深入阐述了王阳明法治文化对当代诉源治理的重要意义。随后,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特邀研究员杨尚辉作以《从王阳明<告谕庐陵父老子弟>看“无讼”》为主题,从《告谕庐陵父老子弟》的背景、心学视域下的《告谕》解析及阳明哲学中的“无讼”等方面分析了阳明心学中的法治思想。主旨发言结束后,参会人员积极围绕“王阳明法治文化与诉源治理”主题展开交流互动。
会议强调,要聚焦多元共治,不断丰富“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内涵,有效破解“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难点。要注重成果转化,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河源样板。要找准切入点,整合解纷资源,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