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激活水果玉米产业链 深挖潜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紫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聚焦周期短、见效快、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科技赋能、全链驱动、品牌助力等创新举措,构建水果玉米产业链,深挖“土特产”潜在价值,实现土地增效与农户增收的双重目标,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发展新动能。相关数据显示,为深化体验场景融合,紫金县以黄花开心农场为载体,种植水果玉米30亩、黄金百香果30亩、航空丝苗米200亩,推动农场与亲子体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户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单季吸引500余组家庭参与,水果玉米附加值提升近3倍。
水果玉米长势喜人。
科技赋能,筑牢品质保障根基
紫金县引进华南农业大学培育的“华甜32号”水果玉米,依托其生长期短(75-80天)、亩产较高以及口感清甜脆嫩、可生可熟的特性优势,着力打造为县域“明星产品”,单季亩产值由普通玉米的2500元提升至4400元。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积极优化种植推广。凤安镇流转12亩撂荒地试种水果玉米,充分验证品种适应性与经济效益,采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全镇推广,带动3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规模扩展至100亩。紫城镇首批引种试种10亩,于今年3月份播种,6月初上市,后续通过“村合作联社+强村公司”运营模式扩种30余亩,下一步计划再扩种100亩。同时,紫金还强化技术保障,联合科技特派员与驻镇工作队开展技术培训,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种植,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运用“技术专业员+农业科学管理监测系统”严格把控品质,做到自然成熟、鲜采即发,每亩产量达2300-2500斤。
全链驱动,拓宽销售变现渠道
为拓宽销路,建立多元销售网格,紫金县积极搭建直播展销平台,组建专业销售团队,打造“订单农业+国企合作+电商直播”全产业链运营平台,开展直播线上展示,拓宽宣传覆盖面,单场直播吸引超千人次观看。该县建立多渠道协同机制保障销路畅通,积极对接市级国资国企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同时与本地连锁超市合作设立专柜,日均销售量1000斤。
紫金县创新价值变现路径,科学规划种植区与游乐区,开展亲子采摘体验活动,将玉米种植、采摘作为亲子游的重要内容,结合线下订购、商超等渠道联动销售,实现从单一产品销售到场景化消费的模式转变,带动每亩产值提升至6000元以上。紫金县还联合本地网红团队创作“玉米地吃播”“玉米宴教学”等主题短视频,借助网红流量优势,以新媒体语言诠释水果玉米“生食”新内涵,激发消费热情,视频播放量突破2万次。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