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新区深入推进“媒体+”行动 推动更多“山货”加速“出山进湾”
8月19日,江东新区古竹镇槎岭村德川凤梨采摘园,采摘凤梨已进入尾期,仍有不少游客到现场采摘。果农叶云青喜在心头,然盘点这一季种植凤梨的得失,也有希冀,希望能“联姻”科技,加强技术帮扶,让凤梨长得更均实,卖相更好。槎岭村凤梨种植始于2022年10月,由德川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由最初种植的23亩扩种至100余亩,每亩单产达8000斤以上,单个凤梨重量在5-10斤左右。种植的凤梨以清甜多汁、口感脆爽特点深受游客喜爱。
江东新区日前提出,要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媒体+”行动,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本地优质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土特产”品质升级,做好农产品生产深加工,推动联农帮农有机融合。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土特产”产业发展,强化乡村农产品产业支撑,积极推动农产品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政策、金融等支持力度,全面做好“土特产”开发利用。
凤梨成为江东新区种植业中的“新贵”。
“新贵”齐争辉
作为江东新区种植业的“新贵”,凤梨种植风生水起。由最初种植面积23亩扩至100多亩,涉及古竹镇水东村、槎岭村以及临江镇桂林村等。每到采摘期,经过本地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和推介,德川农场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现场采摘,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槎岭田园风光,同时可品尝新鲜采摘的凤梨。
留洞岩茶也是如此。古竹镇留洞村三面环山,山地多以丹霞地貌的砂石山为主。2021年,留洞村引进南壤公司流转了近300多亩丹霞红层山地,种植与武夷山同品种岩茶,目前在该村龟背山已种植235亩20万株岩茶,主要品种为肉桂和水仙等岩茶品种。
记者当日在现场看到,种植达三年半的茶树郁郁葱葱,已长成茶垄,有近半米之高,与周边的松林相映成辉,如今茶叶年产量达1.3万斤,年产值约650万元。
“传统”扛大梁
与种植业“新贵”相比,江东新区传统优势种养产业仍然持续发展。古竹留洞村“两只甲鱼能抵一头猪”的创业故事仍在不断上演。
立秋伊始,久雨初晴,天气仍有些闷热。养殖塘边,一只只甲鱼爬上岸透透气,一改往日的生猛,温顺了许多,也安静了许多。“养甲鱼靠时间赚钱。”一养殖甲鱼的村民告诉记者,留洞甲鱼市场售卖价视甲鱼养殖年份而定,通常有4年以上每斤120元,4年以下每斤80元。
素有“甲鱼村”之称的留洞村生态养殖甲鱼有着20多年历史,如今养殖户有25户,存塘约3万只甲鱼,养殖面积300余亩。为拓宽甲鱼销售渠道,留洞村已注册“越王甲”商标,并已设计制作一批包装,正全力将生态甲鱼养殖发展成集体产业,打造成为留洞“土特产”品牌。
文化IP拓新路
对村民来说,“土特产”长得俏、卖得好才能赚到钱。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江东新区党委、管委会立足特色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媒体传播与引导优势,多种渠道拓宽农产品销路,通过精准内容创作与多渠道传播,深挖“土特产”潜力,做精“土特产”品牌,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这几年,江东新区直播电商开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今年以来,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新围等村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对特色优质农产品阿冼鸡脚、双坑土鸡等进行集中推介,开展线上直播,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雅色村打造文化IP,在视频号、抖音等平台推介留洞甲鱼、雅色葡萄等农特产品视频,用镜头为家乡农产品拓宽销路。
除此之外,江东新区还加强与省、市主流媒体的合作。深入挖掘鲜活案例和工作亮点,采取“主题宣传+专题报道+全媒推送”模式,策划推出《河源也有菠萝的海》《河源大草原》《消失在荔枝地图上的“荔枝之乡”》《尝鲜不必去茂名古竹也有好荔枝》等短视频,定期发布江东美食、美景、美事,提升农文旅品牌效应。
提速“百千万工程”
江东新区提出,要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化品牌赋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加大“土特产”品牌策划、包装和推广力度,讲好品牌文化故事,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优做强“土特产”品牌。要聚焦特色资源,立足当地丰富的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等“土特产”潜力,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如今,“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正在全市全面铺开。为深入推进“媒体+”行动,江东新区提出要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支持乡村搭建直播电商基地,配备必要的直播设备和仓储物流设施。同时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将加大文化IP打造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IP,开发更多具有江东特色的文化产品。另外还将加大对乡村网红和直播带货达人的培养力度,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为“三农”工作注入活力。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敏
上一篇:东源聚力“三大产业”攻坚 擘画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