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三支队伍 汇聚攻坚力量 东源县以组织人才保障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今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百千万工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近年来,东源县锚定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争当示范目标,坚持在建强干部、人才、党员“三支队伍”上下功夫,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全力绘就“百千万工程”新图景。
建强干部队伍,锻造“百千万工程”骨干力量
东源县坚持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锤炼干部过硬本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着力锻造一支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据了解,东源县立足队伍结构储备专业干部,加强对急需紧缺专业干部和年轻干部的储备培养,完善24种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建立健全13个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专业结构。
同时,东源县着眼事业发展所需锤炼干部,围绕“百千万工程”需要,采取专题培训提升一批、重大项目任务历练一批等方式,推动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今年以来,开展“百千万工程”、乡村绿化、招商引资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专题培训共14期,参加培训人员5039人次。累计选派48名干部到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岑田抽水蓄能电站、综合资源利用中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实践锻炼,有效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此外,东源县坚持实绩为先选拔优秀干部,牢固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有效激发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强人才队伍,强化“百千万工程”智力支持
东源县坚持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做好人才“引育用”文章,最大限度发挥其才能,以坚实人才支撑助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东源县注重因地制宜引进人才,围绕“产业人才兴县”“紧缺人才聚县”等行动,全面摸排企业行业人才需求,摸清教育、卫生领域人才缺口,紧密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产业建设“大会战”人才强链行动,举办“南粤春暖”等系列招聘会,引进高素质人才120名。依托糖巢创客社区,成立“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发布全国首份乡村创客社区要素建设指南,成立青年人才驿站,吸引20名人才入驻创业。
同时,东源县精心悉心培育人才,强化产教融合发展,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依托新增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平台载体,开展技术人才培养。大力培养乡土人才,连续两年举办乡村创客大赛,加快培育青年创客。充分发挥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等专家作用,开展“科技助农”“专家下乡”等活动,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青年电商人才,以人才集聚赋能乡村振兴。
东源县充分释放人才效能,与省内7所高校结对共建,深入实施“双百行动”,依托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推动青年人才下乡返乡兴乡,汇聚青年智慧力量振兴乡村。打造“博士来了”服务品牌,从“广东省百名卫生首席专家”中聘请专业人才到东源乡镇卫生院担任学科带头人,助力提升全县医疗水平。加强与广东院士联合会合作,推动大湾区院士专家学术交流康养基地揭牌运营,目前环万绿湖绿色发展委员会已汇聚9位院士,形成“平台+项目+人才”的系统合作格局,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能。
建强党员队伍,激发“百千万工程”澎湃动力
东源县坚持立足不同群体优势,健全落实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当先锋、作表率。
东源县注重发挥党组织书记“头雁”作用,创新开展“书记有话说”系列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打造“大树头+”基层治理品牌,党组织书记定期在大树下与群众喝茶议事,倾听民意、化解矛盾。积极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助力乡村绿化等行动,带动党员群众踊跃参与。积极探索“支书好办”项目,以“AI支书”形象嵌入微信小程序,助力解答各类民生问题。
同时,东源县深入实施党员先锋行动,推行“首席服务员”和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机制,组织党员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精准高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东源县还注重发挥流动党员更大作用,先后组建“东江创谷”乡村振兴示范带等3个临时党支部,引导党员当先锋打头阵、履好职敢担当,推进示范带建设提质增效。建设服务库区外迁群众的“飞地”党群服务中心,将在外居住或工作的流动党员纳入统一管理、提供暖心服务,带动流动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基层治理,以高质量党建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奇峰 通讯员 修硕 彭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