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龙川县茶叶品鉴推介会在义都镇举行

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做强特色茶叶产业,提升龙川茶叶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农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前日,2025年龙川县茶叶品鉴推介会在义都镇桂林村文化广场成功举行。此次推介会以茶为媒,搭建产销对接、品牌推介、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吸引了行业代表及媒体人士齐聚一堂,共品龙川茶韵,共谋产业发展。

活动现场。

颁发荣誉牌匾。

品鉴推介搭平台,促进茶产业发展

本次活动以“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活动在精彩的《中国茶》舞蹈中拉开序幕。现场龙川本土茶叶品牌齐聚,茶叶品牌走秀表演、茶叶品鉴、炒茶展示、茶文化演出、茶香宴等多个环节层层展开,既展示了龙川茶叶的优良品质与独特风味,也凸显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据介绍,当前龙川除了区域公共品牌的“龙川茗茶”之外,还有“嶅顶峰绿茶”“南越龙井”“托里绿茶”“老古塘高山云雾绿茶”等数十个企业品牌。此次活动成功搭建了一个产销对接、品牌推介、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是龙川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特色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龙川茶叶颇受青睐。

历史底蕴深厚,政策赋能产业兴

龙川种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南朝沈怀远在《南越志》中便有记载:“龙川出皋卢,叶似茗,味苦涩,士为饮。”文中的“皋卢”,正是如今桂林茶的前身,也是岭南地区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茶类。历史的积淀,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龙川的茶园多坐落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昼夜温差大,云雾常年缭绕,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正是在这片山水间,传承着客家传统工艺的“龙川茗茶”孕育而生,形成了灰绿紧结、汤色黄绿、炒米香明显、浓醇回甘的独特风味。

为将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近年来,龙川县将茶叶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出台《龙川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龙川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以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品牌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全县已培育起1家省级、3家市级、5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截至2024年底,茶叶种植总面积达2.3万亩,形成了以义都、新田、麻布岗等镇为核心的产业格局。

精彩的表演。

茶农带头谋共富,提高标准强品质

清晨,云雾缭绕,义都镇桂林村土生土长的邹志坚正穿梭于茶树间。从一名普通茶农到村里的种茶能手,他始终坚守着提升茶叶品质的初心。他不仅筹款开垦标准化茶园,坚持有机种植,更牵头成立龙川县义都镇桂林嶅顶峰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乡亲们走上标准化、品牌化的致富路。如今,合作社已发展生态茶园1500余亩,“桂林嶅顶峰”的品牌越发响亮。

在龙川茶产业发展的浪潮中,涌现出许多带头致富的典型。邹志坚的个人故事,是义都镇乃至整个龙川县茶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以桂林村为据点,义都镇正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扎实推进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建设,打造产、制、销一体的产业链体系。目前,义都镇茶叶种植面积约8000亩,仅桂林村就占6000亩,预计年产量13万斤,产值可达5000万元。

“此次品鉴推介会,正是龙川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打造特色茶叶产业,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步,旨在让龙川茶焕发千年茶香。”龙川县相关负责人在推介会上描绘了未来的蓝图。他介绍,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茶企、民宿旅游等项目,以“茶为基础、文为内涵、旅为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文旅+茶业+乡村”的产业生态圈。

现场还举行了“龙川茗茶品牌推荐官”授牌仪式,为魏文辉、彭逸龙等9位人士授予“龙川茗茶品牌推荐官”称号,并颁发了荣誉牌匾,以此勉励他们继续为龙川茶产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黄明敏 刘睿

 






上一篇:口袋公园“微改造” 激活振兴“大能量” 紫金县九和镇以小空间赋能“百千万工程”见实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