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村规融一体 共建共享村和美 东源县蓝口镇齐坑村45条村规民约推动乡风文明、基层善治
庭院面积不大,但被主人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庭院里面花草葱郁,瓜果飘香,让人流连忘返。日前,东源县蓝口镇齐坑村“两委”干部到回乡定居的乡亲顾雄胜家了解“美丽庭院”建设,以小家美促进乡村美。齐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顾日汉介绍,“规”出好景象,“约”出新风尚,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村规民约促进村里“美丽庭院”建设等,让村民生活得更幸福。
齐坑村“颜值”提升。
“美丽庭院”家家美
记者看到,齐坑村村规民约总共有45条,涉及耕地保护、公共(公益)事业、社会治安、林地管理、民事调解、户籍管理、民主管理等方面。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农户必须自觉搞好家居卫生,实施庭院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家居生产物资摆放规范有序,庭院环境清洁卫生;自觉保持房屋周边环境卫生,做到房前屋后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倡导人畜分离,集中圈养,不得散养,禁止乱排粪水。
据了解,近年来,齐坑村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建设,为乡村添“绿”增“颜”,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蓝口镇齐坑村村委会妇联主席钟石彩带领妇联执委多次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讲解村规民约,深入介绍“美丽庭院”建设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广大家庭妇女积极带动家人、邻居等身边人一起参与“美丽庭院”建设,推动“美丽庭院”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展“庭院美景”,增乡村“颜值”。
文明乡风吹进村民心坎
艺术墙绘邂逅美丽乡村。离齐坑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处,一长约24米的客家生活文化墙格外引人关注,画面鲜活温馨,客家韵味十足,展现齐坑村新风貌,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齐坑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村规民约宣传,将优良家风的种子播撒到更多村民心中,让文明乡风吹进村民的心坎里,引导村民争干文明事、争当文明人,共建文明和谐美丽乡村。村“两委”干部多次联系爱心志愿者队到村里开展公益活动,如“晴暖夕阳,定格笑容——记录百千万张笑脸”公益摄影活动,为村里老人记录珍贵的暮年时光,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村规民约承载着德治传统的文化基因与道德文化的传承密码,通过树立道德标杆、确立价值导向,形成无形却有力的文化引力。据介绍,齐坑村每年通过开展村规民约遵守得好的村民小组和村级热心事业建设标兵、勤劳致富标兵、道德模范标兵、尊老爱幼标兵、环境卫生标兵、邻里和谐标兵等先进个人和示范户等荣誉评选活动,以精神激励唤醒村民内在道德动力,使其深化对村规民约道德价值的认同。
家训村约融一体
齐坑村有两大姓氏,一顾姓、一严姓。这其中顾氏家训是:仁义礼智信,耕读传家久,孝友继世长。知书言明理,勤苦节俭约,立业定兴邦。齐坑村村规民约以“礼治”为根基,倡导邻里互助、孝老爱亲、勤俭持家、重教尚学的道德要求,实现成风化俗、浸润人心的治理效能。齐坑村村规民约第十六条提出,村民之间要互尊、互爱、互助,和谐相处,营造良好邻里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商、互谅、互爱、尊老爱幼,建立良好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倡导和睦相处,共建家和万事兴良好家风。记者了解到,村规民约与村里的优秀家规家训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既扩充了家训的内涵,又注入了时代要求,村民易记易懂,入耳入脑,更加自觉地成为村规民约的践行者、捍卫者和弘扬者。
清朝年间,齐坑村顾姓建了齐坑围龙屋、齐坑四角楼、齐坑塘唇屋、齐坑常仁屋、司马第等。其中,四角楼、司马第被授予“河源市历史建筑”称号。让全村村民自豪的是,包括外出乡亲、外嫁女在内,这两年全村村民筹款修缮了9幢古建筑,还对全村破旧土砖瓦房超过26000平方米进行了彻底清理,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顾日汉表示,接下来,还将深入挖掘“美丽庭院”丰富内涵,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与家风家训等元素有机融合,使“美丽庭院”扮靓乡村颜值,将把村规民约等巧妙融入到“美丽庭院”的装饰和布局中,让“美丽庭院”成为延续家风文明的新载体,打造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活环境,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家风的熏陶,为推动乡风文明、基层善治注入持久动力,为“百千万工程”赋能。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