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积”出真善美 “分”出精气神 紫金县凤安镇佛岭村积分制成村民自治“法宝”

处暑已过,记者踏访紫金县凤安镇佛岭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房屋和宽阔的广场,构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图。村道边设置了分类垃圾箱并建起了公共厕所,村里环境十分干净整洁。当地一村民告诉记者,“积”出真善美,“分”出精气神。这积分制不仅改善了乡村风貌,还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勤俭节约、邻里和睦的好风气,更激发了村民共奔富路的干劲。

从最初的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到“干净整洁‘女(你)当家’”长效管护机制积分制,再到如今正推行的“红旗评比积分+”,佛岭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乡风文明我先行”“我的家乡我建设”“长者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多项创建评选表彰,让群众共同参与文明乡风培育之中。


美丽的佛岭村。

“积”出真善美

为有效治理乡村,前几年,佛岭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奖罚机制,引导村民自觉地遵守村规民约,同时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倡导并形成邻里和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村“两委”把村规民约的内容形成积分制,从房前屋后卫生无死角、家禽规范圈养、邻里和谐、勤俭节约等方面进行评选考核,对评选成绩优秀的家庭给予奖励。村民通过搞好环境卫生、道德评议等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2022年3月,佛岭村启动了“干净整洁‘女(你)当家’”长效管护机制,内容包括房前屋后、门前位置、窗台、房屋周围、水渠、房内、庭院内、门坪、家禽养殖、家风建设等10项管护机制标准。该村设立的长效管护机制,还采用基础积分、贡献加分、负面减分等方式,设立季度奖、年终奖和及时整改奖等评比奖项,激励妇女发挥优势和特长,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如今,佛岭村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激活2个“党群服务点”动能,以“禾坪说事”为切入点,常态开展“女当家”“长者志愿服务”“红旗评比积分+”等文明实践活动,激发村民参与“三美”家庭创建热情。同时,该村还积极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打造兼具农、山、水、客等特色的3公里风貌示范带。还推动主河道碧道建设,沿岸种植青梅,到2025年完成乡野型安全生态碧道8.5公里建设,建成多功能景观长廊。结合御景生态梅园项目建设,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村旁街边等种植青梅,计划2025年前建成“万亩梅花海洋”,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

“分”出精气神

目前,凤安镇正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以及机制保障,凝心聚力,铆足干劲,加快打造佛岭村“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生动实景图。为此,佛岭村村民张小花说,“红旗评比积分+”好,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有了它,大家自觉把房前屋后搞干净,家家都干净,村里自然也就干净整洁了,生活在佛岭村自然就感到幸福。佛岭村村民张运霞也说,如今佛岭村得到大改变,焕然一新,以后妇女们发挥半边天的作用,继续把自己的家庭卫生搞好,大家都好,全村好。全村妇女团结一致,邻里和谐共处,共同发家致富。

不单单要让佛岭村村民过得好,更重要的是要让村民富起来。佛岭村还聚焦主题文化,结合乡俗特色、风土人情,计划到2025年,在27个村民小组入口处、主村道建设12个特色农村“微景区”,打造一批特色村头、美丽田头。同时还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的深层价值,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宣传教育为抓手,力争到2024年底打造一条图文并茂、功能齐全的“乡土文化长廊”,开发主题研学线路,推动“农旅经济”发展。

为深挖本土资源优势,佛岭村还紧抓“一镇一改革”的政策红利契机,统筹流转闲置及撂荒土地,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率先推行“稻下经济”农业生产新模式。佛岭村还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精准招商,鼓励优质企业、种粮大户落户佛岭,积极引进紫金御景生态梅园、航空科普研学基地、凤安腊味农业产业基地等项目,带动农业发展集约化、立体化,打造产销结合一体化产业链的同时,开发了“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与村民可支配收入。

本报记者 张涛 谢素德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上一篇:“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 东源县双江镇双江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绩斐然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