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经理国库40年探索与实践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在国库管理法律制度体系、组织体系、信息技术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库改革发展之路。
一、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国库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40年来,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主要法律和行政法规为核心,以相关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必要补充,涵盖国库管理事务、资金收支运行、业务系统操作等各方面,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国库管理法律制度体系,为国库资金及时“入库”、合规“出库”和安全“存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与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相匹配的国库组织体系
40年来,坚持按照我国预算管理的要求设立国库,原则上一级财政设立一级国库。目前,我国设立了总库、分库、中心支库、支库和乡镇国库五级国库。国库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经理,在不设中国人民银行机构的地区,由中国人民银行委托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设立国库4271个,其中,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3447个,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库824个。
三、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国库管理信息技术体系
40年来,坚持“国库为民”理念与担当,形成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TIPS)、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为核心的现代化国库管理信息技术平台,打通了国库与财政、税务、海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互联,实现国库业务从手工到自动、从分散到集中、资金运行从中转到直达的“三大转变”。
四、紧扣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的国库服务体系
40年来,坚持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国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库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国库服务手段不断创新,不仅通过优化税收征缴入库流程极大方便了纳税人,提高了预算收入征缴效率;而且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了预算资金拨付,满足了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发展社会经济的资金需要。近年来,国库持续加强对海量数据资源的挖掘、加工和运用,为各级政府决策、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国库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逐渐形成了服务预算执行、服务社会民生、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宏观调控的多元化国库服务体系。
五、依法合规守牢安全底线的国库监督体系
40年来,坚持依法履行国库监督职能,强化对收入、支出、退库、更正(调库)等业务的审核把关,不断提升国库事前、事中监督成效,有力开展国库事后监督,有效发挥国库对预算执行的促进和监督作用。持续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库业务的监管,通过“机控+人控”“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实现依法检查、依法处罚、同案同罚。
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 宣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