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清积水灭蚊虫 切断蚊媒传播链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钟文华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也迎来了高发季。连日来,我市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在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卫生死角,背着调配好的蚊媒药水,对垃圾中转站进行彻底喷洒,切断蚊媒传播链。在市文化广场、客家文化公园、茶山公园等地,志愿者和消杀人员手拿扫帚、垃圾夹子、消杀器械等工具对下水道口、绿化带、公共卫生间等蚊虫易孳生场所进行重点清理,并喷洒灭蚊药剂,确保公共环境整洁安全。在社区、小区、村庄等居民生活场所,党员干部、志愿者和消杀人员深入背街小巷、楼道庭院等区域,清理垃圾杂物,疏通沟渠,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并对老旧小区楼道、下水道等蚊虫密集区域进行全面消杀,确保不留卫生死角。
工作人员对垃圾中转站进行消杀。
在动员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同时,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还向市民普及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治知识,引导大家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我们采取‘地毯式清理+精准消杀’模式,对公园广场、园林绿化、垃圾中转站等蚊虫易孳生地开展针对性灭蚊,以科学精准的举措,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7月28日,在市政领域,积极做好排水排污井盖维护和截水沟清淤,加快对路面积水点进行整治,已整改路面积水问题7处;在环卫领域,督促运营企业加强周边环境整治、防蚊消杀,总消杀面积5000余平方,清理卫生死角80余处;在园林领域,对公园广场游乐设施周边、绿化带、树荫下等开展防蚊灭蚊行动,目前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管辖的11个公园广场已全部完成消杀。
据悉,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因此,广大市民要及时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种养的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如果出现发热、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