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活动15 年累计募集资金8.09亿元 解码我市“6·30”活动“四大维度”
近日,我市发布了《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河源市2025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捐赠倡议书》,倡议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聚焦“百千万工程”、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工作要求,积极参与“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全力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困难群体,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6·30”活动已经成功举办15届,我市始终遵循“政府推动、社会实施、扶贫济困、共促发展、共享成果”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15年来累计募集资金8.09亿元,帮扶“四大维度”有料有效,推动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社会帮扶格局。
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
组织开展“6·30”活动是省委、省政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2025年是“6·30”活动15周年,经过15年的探索发展,“6·30”活动凝聚起磅礴力量,成为我市惠及范围最广、社会效益最优的公益平台。自2010年创设以来,“6·30”活动已成功举办15届,我市始终遵循“政府推动、社会实施、扶贫济困、共促发展、共享成果”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累计募集资金8.09亿元,推动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社会帮扶格局。
特别是2024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市委“133”工作法,将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作为重要抓手广泛发动,广大企业家积极响应号召,继续发扬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通过“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有机衔接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圩镇改造提升、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等活动,持续有效带动资本、技术、人才要素流向乡村,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发展。据统计,2024年度全市“6·30”活动平台共接收各类捐赠财产8431.02万元,其中,物资捐赠5批、37.50万元,已全部定向送至受益人。
帮扶“四大维度”有料有效
帮扶“温度”更加凝聚。我市“6·30”活动社会覆盖面持续扩大,参与对象从企事业单位、各级机关逐步扩展至全社会各领域,全民参与“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氛围愈发浓郁。活动持续时间得到延长,从以往6月份集中开展转变为全年持续性活动,帮扶投入更加平稳有序,通过“6·30”平台参与帮扶济困、支持乡村振兴,日益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爱心企业家的行为自觉。
参与对象空间分布、地域来源更加广泛,从市内向全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如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充分发挥与我市众多外出乡亲、广大民营企业家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发动在大湾区及本土就业创业的各界人士,每年举办“6·30”慈善捐赠活动,累计筹集善款超过500万元,支持河源低收入人口解决教育、医疗、饮水等现实难题,成为河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品牌工程。
帮扶“精度”直抵民心。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从单纯的捐款,向发挥自身优势与乡村发展所需精准对接转变,既捐资金,也通过捐项目、物资等参与活动,不断丰富“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的方式。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行业优势,捐赠价值300万元的现代山地公园项目,极大提升紫金县紫城镇城西村生活环境;河源市希望教育基金会捐赠221万元支持河源市启正学校永久校区建设,填补我市专门教育的空白,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帮扶重点正在从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向推动乡村全面发展转变,支持乡村教育、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农村社会事业方面捐赠显著增加。如华南农业大学捐赠价值500万元的树苗支持紫金县的村庄绿化工作,极大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帮扶“力度”越来越大。中铁广投河源指挥部、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市国资公司等一批国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源、资金全链条优势,通过“公益+微利”的新型帮扶模式,启动项目近100个,涉及资金超50亿元,带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深度支持我市“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动我市人居环境快速提升、典型镇村培育建设有效加快、农村污水治理攻坚任务基本完成、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提质增效。我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良好等次。
帮扶“厚度”更加显著。真金白银、倾情倾力的社会力量支持,与财政、金融等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汇聚成加快河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动力,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业发展朝气蓬勃、农民进步不断提速,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高位推进,不断丰富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方式、内容,扎实开展“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确保活动有声势、见成效。同时,将进一步规范活动捐赠财产的管理使用,确保社会爱心力量精准高效转化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果。
本报记者 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