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优服务更便民 源城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三化”建设
本报讯 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李春华 近年来,源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按照深化数字政府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镇(街道)政务服务“三化”建设,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周到的政务服务体验。
落实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
为更好服务企业和群众,源城区做好镇(街道)权责清单制定、动态调整和日常管理,推进镇(街道)政务服务明责、赋权、扩能工作,规范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指导目录,印发了《源城区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可办事项指导目录》,统一规范全区7个镇(街道)可办事项,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基本要素,做到各镇(街道)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并按照要求在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公布可办事项指导目录。同时,组织开展窗口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确保下放事项“接得住、做得好”,先后组织培训2批次,涉及区级部门14个。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
源城区加大力度,推进规范审批服务。组织全区各镇(街道)、区市场监管局等14个部门进行现场办公,在河源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认领镇(街道)级行使的各类政务服务事项。按照标准规范开设账号、配置事项及审批流程,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审批。目前,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均严格落实受审分离工作要求,全面使用河源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受理业务。同时,为更好塑造广东政务服务品牌形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目前,源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区内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面统一规范使用全省统一政务服务标识标牌。全区已完成包括1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7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74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在内82个政务服务场所形象标识的统一规范工作。
源城区全力推进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镇(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业务全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目前,埔前镇、上城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岗街道、源南镇均已完成市监业务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东埔街道因场地限制,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将东埔市场监督管理所作为东埔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分中心统一管理。做到统一窗口受理,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窗口模式,设置统一咨询、受理以及出件窗口。社保、人社、医保、卫健、残联、民政等单位114项业务全部进驻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实现群众办事“一窗通办”。
加强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
为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基层群众办事“就近办、自助办、一次办成”,源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积极推广应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加快推动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全区已完成“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全区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工作,累计部署“粤智助”85台,上线可办事项268项,实现基层群众办事“就近办、自助办、一次办成”。实行现场“一次一评”、网上“一事一评”模式,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配置“好差评”评价二维码,实现“政务服务好不好,让企业和群众说了算”。同时各便民服务中心均按照要求合理设置志愿服务岗以及“帮办代办”等服务窗口,通过制定帮办代办工作方案、梳理帮办代办事项清单、成立帮办代办队伍等方式,全力做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上一篇:源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揭牌运行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