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光棍村”引来了“外来媳妇”

乘新农村建设东风改变了落后面貌,30多名外地姑娘下嫁大往村

11月26日,又一部大往村版《外来媳妇本地郎》喜庆上演。该村三名男青年迎娶新娘。
一天就有三名男青年娶回新娘,这对于涧头镇大往村来说是史无仅有的。5年前,大往村是有名的“光棍村”,“光棍”多达78个。自从进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以来,大往村富裕了,超过30名外地女青年先后嫁入村里,使该村告别“光棍村”的别名。

网络牵线促成婚姻

新郎丘游东,30岁了。他与来自韶关市28岁的黄海燕结为伉俪。这让他的父母亲总是满脸笑容。
“要在以前,儿子年纪这么大了没结婚,我肯定担心,但现在村里经济好了,我们的生活好了,儿子30岁了,今天才结婚。我知道他是想晚婚晚育,生个好孙辈给我们抱的”,新郎丘游东的父亲笑呵呵地说。
新郎丘游东年已30岁。但他对自己的婚事并不担心。他说,如今社会发展了,网络技术不断普及。他从偏僻的大往村学会了上网,并通过网络与黄海燕相识相恋,直到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用网络来谈恋爱,只要两人真心,也很浪漫的。”丘游东话音一落,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笑声一片。

外出打工抱回媳妇

与丘游东和黄海燕这对新人在同一天举行婚礼的另外两对新人是:23岁的新郎丘晓武与来自湛江的22岁新娘吴海燕;26岁的新郎丘文艺和来自柳城镇的23岁新娘肖伟英。这两对新人都是在外打工时,互相认识,成为有情人的。

两位新人步入婚姻殿堂。

吴海燕跟男方打工时认识,谈恋爱一段时间后,觉得男方忠厚老实有心跟男方结为夫妻,但其娘家人说,嫁个家底好的男子以后起步高点,生活才没那么奔波。后来,她就跟着男方到大往村探访男方的家人。一走进大往村村口,眼前就发亮。宽敞的水泥公路一直通到各个村民小组,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家家户户看上了有线电视和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手机、摩托车、空调、热水器等也已进入大往村寻常百姓家。到去年12月底,全村340户农户中,有338户建起了新房。“大往村凭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何况,我们之间也谈出了感情,有了感情基础,加上大往村村貌的吸引,很快我家人就跟男方家人‘拍板’,决心让我落户大往村。”新娘吴海燕说。
这两对出外打工的新人表示,看到大往村近年来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他们感到很欣慰。“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工作,在农村里大有发展前途,以后要回来家乡发展。”

村貌改变“光棍”少了

大往村支部书记丘伟光介绍,2003年前的大往村是涧头镇的贫困村,全村340户,1986人。由于该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该村许多男青年娶不到老婆。一些外村的女青年到了大往村探家,一看就再没回头,有的青年为了遮人耳目,只好带女朋友天黑才进村子来,但是女朋友经过细看后又往往在深夜就一走了之,许多男的就成了光棍。本村的女青年也不想在村中生活,都外嫁到村外。一些老人搬起手指数了数说,大往村未婚大龄青年最多时达78人,78条“光棍”曾经成为村里老人们的心病。
但是,自2004年大往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后,大往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近年来就有60对青年结婚,其中大往村人口也增到2000多人,600多人到外面务工。留在家中的老人或确实走不开的青中年人则在村子里养牛,种水稻,养蜂,种茶,户户收入不低。村集体收入也达到20多万元。村书记说,今天一天就有三对新人结婚,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如今这些小伙子娶回来的大多数是广西、湖南、四川、江西、贵州等省、区及本省外地人。 村貌改变,村中的年轻人找对象比以前更有吸引姑娘们的条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大往村原来60多名老光棍就已经有近40名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大龄男青年告别了“王老五”生活,大往村告别了“光棍村”的别名。真是不可思议!

谢雨望 陈满洪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光棍村”引来了“外来媳妇”-河


上一篇:工厂加班员工意见大
下一篇:以调解代替诉纸融化积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