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学生攀比消费 家长出手“大方”

家长宠爱是助长攀比消费的重要原因

市民张女士发现自己14岁、已读初二的女儿小静近来越来越爱花钱“扮靓”。看到别的同学有了新饰品,小静就非得缠着爸妈买了不可,如果不满足她的要求,就又哭又闹耍起“公主”的脾气来。张女士说,小静的攀比行为令她非常不满,但又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引导她。
据了解,像小静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青少年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攀比消费越来越突出。一些学生衣着要品牌,鞋要高档,手机要用名牌……穿名牌、摆阔气成了不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又一追求。

学生攀比行为突出

在市区兴源路的一家品牌体育用品专卖店里,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前来购买运动鞋。当儿子看中一双价值820元的运动鞋后,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下来。记者问这位母亲,学生有必要买那么贵的鞋时,她却说:“现在的小孩子都很讲究,穿得差了会被别人看不起,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该店的老板指着几种价格相差较大的运动鞋说,虽然这些运动鞋款式相差无几,但是前来购买的学生在家长陪同下几乎都会选择价格较高的那一种。
记者近日在老城中山路一间手机柜台看到,一位爸爸带着儿子挑选手机,孩子说要买带摄像头的彩屏手机,因为同学的手机都很高档,不然显得很没面子,爸爸却认为手机主要是用于通话,没必要买那么好。儿子执意要买高档的,后来,爸爸掏出装在信封里的钱,买下一部人民币2400多元的新款彩屏手机。
学生攀比消费中,主要包括手机、游戏机、随身听,和同学出去玩等要求。

家长宠爱是重要原因

如今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不少都是成长在比较富足的生活环境中,“小皇帝”、“小公主”们的攀比消费现象尤为严重。作为学生,手中的钱从哪里来?为何随意挥霍花钱?记者随意采访了部分在校中小学生,他们表示,自己的钱除了亲友给的“利是”外,大多都是家长乐意给的,每逢节假日,更是学生“大手笔”消费高峰期。

品牌运动鞋是学生攀比消费的商品之一。

究其原因,造成学生攀比消费的重要原因在于家长的宠爱。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过着贫苦的生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不能让孩子受苦,所以,当家中的小孩提出要求时,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基本都会满足;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兴起的“攀比”之风渗透到校园,也使孩子们盲目追求“高品质生活”。

盲目攀比不利小孩成长

市青少年心理学会的一位心理分析师告诉记者,孩子高消费更多带来的是消极后果,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将造成他们的攀比和虚荣心理,对自身成长不利。而家庭环境、父母的榜样、学校教育、社会风气是造成攀比行为的几个重要因素。社会和学校应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家长有效地与学生沟通,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培养良好的消费意识和习惯。

本报记者 张紫辉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学生攀比消费 家长出手“大方”-河源新闻


上一篇:开征燃油税:一石激起千层浪
下一篇:这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