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星探测器十月飞天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10月6日至16日期间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升空。这是继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后,我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又一壮举。若探测成功,将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太空局后又一位“火星俱乐部”成员。据介绍,火星拥有和地球最接近的环境,可能存在液态水甚至生命。也正是因此,火星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标。
为何10月发射?
10月期间火星离地球最近。
“目前‘萤火一号’探测器正在莫斯科与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福布斯-格朗特’进行对接试验,进程比较顺利。”这是“萤火一号”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信息与仿真技术研究室主任孟新近日透露的。
孟新表示,按计划,对接试验将于9月下旬完成,然后将会把对接好的“萤火一号”与俄罗斯探测器一起空运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使用“联盟-2”号运载火箭发射。
探测有何目的?
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
火星之上到底有没有水的存在,是历次火星探测的焦点之一。
据介绍,此前美国发射的着陆探测器“凤凰号”、“机遇号”以及“勇气号”都在火星上面发现了水的痕迹,但是并未直接发现水的存在。 此次“萤火一号”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探测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继而探寻火星上到底有无生命迹象的存在。
此外,“萤火一号”还将探测火星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火星地形、地貌等。
何时飞到火星?
飞行3.5亿公里后,于明年8月进入火星轨道。
据透露,如果发射顺利,“萤火一号”有望于明年8月飞抵火星附近。据悉,“萤火一号”发射后将与俄罗斯的“福布斯”探测器在距地面200公里的轨道飞行4小时,然后飞到距地面1万公里的轨道做26小时无动力飞行,之后伴随着火箭主发动机的再次启动,进入火星双曲线轨道一同飞行10个月。
明年8月后,两颗卫星将在太空分离。此后,“萤火一号”探测器将独自进入绕火星的椭圆形轨道,在“近火点”(距离火星最近的点)800公里、“远火点”80000公里、轨道倾角正负5度的火星大椭圆轨道上,展开太阳帆板,正式开始履行探测使命。
最大挑战是什么?
零下200℃严寒可能将探测器零件“冻死”。
火星探测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测器以失败告终。截至2008年,人类共发射了38个火星探测器,只有20个成功。正是因此,在航天领域,火星有了“航天器坟墓”的别名。
“萤火一号”的最大挑战是严寒,专家预计,“萤火一号”在到达火星轨道两个月后,将遭遇七次“长火影”时期(探测器处于火星阴影之中),最长一次达8.8个小时。
据介绍,那时探测器因进入火星阴影内,依靠太阳风帆获取太阳能的探测器因接收不到能量而无法工作,维持运行只能靠蓄电池。
而为了保存能量,就必须使部分部件休眠,待飞出“长火影”后,再将部件加电唤醒。
但专家表示,因“萤火一号”探测器休眠期间的周围温度为零下200℃左右,因此探测器的部件很可能会被“冻死”。
据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技术人员曾在模拟火星环境中专门进行试验,“萤火一号”在零下260℃的低温中靠自身电池进入了休眠,8.8小时后,整个机体被唤醒并正常工作。
(网易探索)
相关热词搜索:课外天地 为何10月发射?
10月期间火星离地球最近。
“目前‘萤火一号’探测器正在莫斯科与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福布斯-格朗特’进行对接试验,进程比较顺利。”这是“萤火一号”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信息与仿真技术研究室主任孟新近日透露的。
孟新表示,按计划,对接试验将于9月下旬完成,然后将会把对接好的“萤火一号”与俄罗斯探测器一起空运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使用“联盟-2”号运载火箭发射。
探测有何目的?
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
火星之上到底有没有水的存在,是历次火星探测的焦点之一。
据介绍,此前美国发射的着陆探测器“凤凰号”、“机遇号”以及“勇气号”都在火星上面发现了水的痕迹,但是并未直接发现水的存在。 此次“萤火一号”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探测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继而探寻火星上到底有无生命迹象的存在。
此外,“萤火一号”还将探测火星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火星地形、地貌等。
何时飞到火星?
飞行3.5亿公里后,于明年8月进入火星轨道。
据透露,如果发射顺利,“萤火一号”有望于明年8月飞抵火星附近。据悉,“萤火一号”发射后将与俄罗斯的“福布斯”探测器在距地面200公里的轨道飞行4小时,然后飞到距地面1万公里的轨道做26小时无动力飞行,之后伴随着火箭主发动机的再次启动,进入火星双曲线轨道一同飞行10个月。
明年8月后,两颗卫星将在太空分离。此后,“萤火一号”探测器将独自进入绕火星的椭圆形轨道,在“近火点”(距离火星最近的点)800公里、“远火点”80000公里、轨道倾角正负5度的火星大椭圆轨道上,展开太阳帆板,正式开始履行探测使命。
最大挑战是什么?
零下200℃严寒可能将探测器零件“冻死”。
火星探测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测器以失败告终。截至2008年,人类共发射了38个火星探测器,只有20个成功。正是因此,在航天领域,火星有了“航天器坟墓”的别名。
“萤火一号”的最大挑战是严寒,专家预计,“萤火一号”在到达火星轨道两个月后,将遭遇七次“长火影”时期(探测器处于火星阴影之中),最长一次达8.8个小时。
据介绍,那时探测器因进入火星阴影内,依靠太阳风帆获取太阳能的探测器因接收不到能量而无法工作,维持运行只能靠蓄电池。
而为了保存能量,就必须使部分部件休眠,待飞出“长火影”后,再将部件加电唤醒。
但专家表示,因“萤火一号”探测器休眠期间的周围温度为零下200℃左右,因此探测器的部件很可能会被“冻死”。
据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技术人员曾在模拟火星环境中专门进行试验,“萤火一号”在零下260℃的低温中靠自身电池进入了休眠,8.8小时后,整个机体被唤醒并正常工作。
(网易探索)
上一篇:个人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下一篇:回忆峥嵘岁月(一)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