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河源“最高村”通手机信号了

      今年春节,对我市海拔最高的村庄——东源县黄村镇宁山村,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春节前夕(1月22日),这里结束了没有移动手机信号的历史。昨日,记者一行受村民的邀请来到宁山村,感受有了移动信号给村民带来的喜悦和给村庄带来的新气象。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的采访车来到宁山,舒展着婀娜身姿的梯田,白得似雪的梨花,红得似火的桃花映入我们的眼帘。桃花掩映的处处民房,新春的红对联透着春的意境。高高的宁山顶,信号发射塔巍然矗立。
      宁山,海拔1318米,是我市海拔最高的山。宁山村是我市海拔最高的村庄,是一个革命老村,当年抗日先锋战士梁威林、黄中强、张华基、张日和在村里创办星火报、燎原报,点燃了革命之火,取得了宁山马肩凹大捷。宁山村由于地处偏远,地理环境恶劣,通信问题一直困扰村里的发展,“手机成废铁”是当地的一句流行语,有了手机,还要跑到山下的镇上才能使用,到了家里,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有时外出的亲人想家了,明明家里有手机,但也没法正常沟通。掏出手机拨打电话,对于城镇人,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对宁山村人,这成了他们十年来的梦想。
      去年,村里再次将报告递交中国移动河源分公司,时任总经理陈子瑜批示,克服一切困难,让宁山人享受数字化信息成果。
      但这是一个异常艰巨的工程,移动河源分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罗建可告诉记者,宁山建发射塔有三难,一是选址难。宁山海拔最高,大小山头十几座,宁山村下辖八个自然村,选取在哪里才能照顾到每个自然村?为了选址,工程部的工程师三上宁山,十几座山头都留下他们的足迹。罗建可说,山上没有路,全是工作人员一手持刀砍除荆棘开路。二是运输难,去年8月时,水泥路没有铺好,全是烂泥巴,要把几十吨材料运到山顶,困难可想而知,工作人员说,材料运输就耗时一个多月,运输费比成本还高。三是盈利难,整个宁山村手机用户不到一百户,每台手机每个月的电话费平均就三五十元,而建设发射塔投资近百万,每个月的电费和维护费就高达5000多元。村民告诉记者,移动公司不算经济账,为了村民共享数字化成果,这是一个大企业的境界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三个月如火如荼的奋战,线拉起来了,高达40米的塔矗立起来了。手机信号通了,宁山村人终于可以用手机和在外创业的亲人联系了,当地的农产品苓粉也畅销起来了。村里的赤脚医生邓世才1998年就买了手机,但只能到镇里才能用,现村民有个头痛脑热的或突然生病的,只要一个电话,他就可以上门就诊。开小卖部的张姓村民说,有了信号,用手机打个电话到镇上叫人送货上门,十分方便。村干部有个事,大家也可以用手机沟通,不必再跑来跑去了。外出创业的亲人回来过年,也不用担心因手机没信号而误生意了。
      宁山村,偏僻的村庄因数字通信而改变。他们与城市人一样,享受着数字信息化成果。
      然而,这只是一个我市村通工程的一个序幕。移动河源分公司副总经理郭思远介绍,今年年底,100%实现全市所有自然村数字通,让农民兄弟进一步了解信息,让农产品通过信息走向市场。本报记者 张钢 文/图






上一篇: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检查古竹渡口码头
下一篇:七旬老人擅长“一笔空心字”和“微书” 通篇一气呵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