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七旬老人擅长“一笔空心字”和“微书” 通篇一气呵成

百姓故事

      在东源双江镇,72岁的黄文粦能写一手奇书法,其中最擅长的是“一笔空心字”和“微书”。不论成语、句子,还是对联,只要你随口说出一些字,他总能笔不离纸一气呵成地创造出一幅幅优美的连体空心字作品。而“微书”更令人叫绝。每字小如小蚂蚁头,通篇一气呵成,在放大镜下观赏,字字清秀,刚健有力,一笔一划不见修改痕迹,令人惊叹不已。

黄文粦即兴创作“一笔空心字”。

 “一笔空心字”与众不同

      走近黄文粦的家,门口一幅大红对联“柳绿桃红江山如画,冰消雪化天地皆春”,横批“迎新除旧”,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说起学写一笔空心字的缘由,黄老说,有一次,在市区看到别人写着宋体“河源”两个字,“河”的左上角起笔,按照顺时针顺序将“河源”两个字的轮廓画了个完整,一笔不断,非常奇特。他觉得写法很有趣,便悄悄记在心里,回家就练起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由练习书法专门练起了空心字。出门赶集,看到路边的招牌,他都会用脑子把这些字“走一遍”,用心把字记下来。
      一笔空心书法有它特有的规律,在长期的实践中他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你现在跟我说一首诗,在脑子里我就形成了这首诗的图像,然后才能落在纸上。” 黄文粦说,这种打破原有思维的空间能力,能够让人“成竹在胸”,把要书写的字完全图像化,这时候再去“勾勒”这些字的外边,就手到擒来了。2003年,黄老曾跟市区一位爱好对联的老人结伴前往万绿湖摆摊设点,游客虽然不少,然一笔空心字却无人问津,坚持了半天,无奈收场。虽然老人一度慨叹“知音难觅”,但他仍然痴迷如故。
      最难写的空心字是什么字?黄文粦说,结构相对复杂的字比较好写,笔画少的反而不好写。比如说“文粦”两个字就不容易写得漂亮,特别是“文”。“越简单的反而越难,这也许是人生的道理吧。”
      说到这里,黄文粦当场给记者表演书写了“河源晚报”四个空心大字。记者看到,黄文粦书写时,先从上往下写半边字,然后再从下往上写半边字进行“对接”,可谓笔不离纸,用了不到40秒,一幅作品就创作完成了。  

微书作品令人叫绝

    在黄文粦简陋的书房里,他拿出他的微书作品让我们欣赏。其中有一件作品是在2.5厘米×1厘米的纸片上,用行书写的唐诗,小纸片约80字,字体比小蚂蚁头还小。这些用肉眼难以分辨的小字,放在放大镜下观赏,一笔一划都如同平时的书法作品一样清晰,笔力雄浑而充满灵气,富有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
      黄文粦说,开始练习微书时,由于用神过度,半天下来便头昏脑涨,走出室外,阳光刺得双眼都睁不开啦!练完微书,回过头来,总会感到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的字巨大无比!功夫不负有心人,弹指几年过去,他的微书越写越好,从初学时的手发抖、心难静,到现在的收发自如,如同僧人打坐入定,进入忘我境界。所写的字也从原来的3毫米到现在的0.2毫米,书写时完全是凭借裸眼视力。他说,书写时要“心、手、神”三合为一,排除一切干扰,静心运气,心如止水,才能写好,一笔一划都不能修改,否则前功尽弃。
     2000年,老人的儿子阿鹏在墟集盖了新房后,把老俩口接到来一起住。门前太吵了,老人住不习惯,便自己动手在屋后搭起了一个简易的住所。每天早上,起床听窗外的小鸟鸣叫,练练空心字、微书,老人感到很幸福。
    生活中,他也是有求必应,乐此不疲地为乡亲的家庭增添雅趣,像范仲淹的千古名篇368字的《岳阳楼记》,他用微书就抄写了八次之多。他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人喜欢自己的作品就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所以为大家创作不觉得辛苦,而是一种享受。

张涛 陈满洪 曾庆伟






上一篇:河源“最高村”通手机信号了
下一篇:网友发现十几岁女孩进酒吧打工 做服务员还陪客人喝酒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